立即下载
评论之星·视评 | 让“幻想税”成为美好生活的一块瓦砖
2024-11-19 11:39:49 字号:

 评论之星·视评 | 让“幻想税”成为美好生活的一块瓦砖

□杜欣怡 李宝证(山东大学)指导老师:林昱君

你是否有一台久未开机的pocket3,曾经期待着像博主一样用它认真记录生活;又或许是一套专业的手冲咖啡装备,想象着每天早上用一杯美式开启精致生活;也可能是曾斥资购买的一副头戴式耳机,买时幻想过在吵闹的人群中进入自己的音乐小世界;还是羽毛球所谓的“高端拍”,其实一周也没有去几次球场。

双十一购物节前后,话题 #永远无法拒绝为幻想税买单#冲上了小红书的热搜,引发网友讨论。Bankrate 针对3500多人的一项新调查显示,大多数Z世代(60%)和千禧一代(61%)承认过去一年中曾经冲动购物。

幻想税”是指人们想象自己购入某类商品或某种服务后,自己可以拥有更好的体验和生活,但购买后却发现常常事与愿违,反而劳心伤财的现象,其被认为是一种消费者为追求理想化生活而支付的“生活溢价”。

正是因为这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落差心理体验,让无数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如何避免支付“幻想税”,并批判商家通过广告和媒体诱导消费者掉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一次次为“幻想”付“税”。诚然,“幻想税”像是在创造需求,让消费者一次又一次地浪费经济和情绪成本,但细细思考,这种需求真的是被“创造”的吗?为追求美好生活迈出第一步真的是“虚妄”吗?

“幻想税”的产生,着实有其现实需要。一条豆瓣网友的高赞评论写道:“真实的人生是很痛苦的,所以还是需要一点幻想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加大,人们往往因为各种原因疲于生计,无法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幻想税”的盛行至少向我们说明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是确然存在的。“幻想税”更像是一个个满载希望的鱼钩,购入些什么东西似乎总能增加一点自己对美好的期待,是一种“情绪价值”,这也是许多人无法抵抗幻想税从而不断“咬钩”的原因。

既然追求幸福的情绪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消除“幻想税”并非解决问题的途径。正视自己的内心需求,付诸行动真正享受美好生活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幻想税”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把“购买”和“享受”画了等号,给人们构建一重“买入某种商品就能实现某种愿景”的逻辑体系。仅想通过打消美好生活的念头来遏制消费是治标不治本的,只谈减少支出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解题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在迈出购买产品的第一步后,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健康的身体和健美的身材不等于一张健身卡,而在于后期坚持不懈的训练打卡和健康饮食;无纸化高效学习和优质观影体验也不等于一个平板电脑,而在于日常的及时梳理和欣赏电影时的精心凝神。豆瓣讨论组有38万+的网友对于幻象税进行了反思,该文章博主Buzhou建议:绝大多数需求都应当是切实的,以习惯作为依据的。是你先每天打卡晨跑,再去选跑鞋。一次性的购买行为并不代表想象中的目标得以实现,更不能只用“我买的是情绪价值”停留在自我安慰这一层。“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如何去“坚持践行幸福”才是打破“幻想税”的核心要领。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法汗最终还是成为了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但不是从他重金买下单反相机的那一刹那,而是在驱车奔波往返在大草原的时候。如何将原来的无效支出变为有效投资,让“幻想税”成为美好生活的一块瓦砖,才是我们追寻美好生活的出路。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不断为“幻想税”买单的背后,可能是一个被人们长期忽视但真实存在的幸福需求,我们不应该否定这种需求的存在,或者因为暂时不能达成而将这种渴望的情绪压在心底。用一句“消费陷阱”扼杀人们追求幸福的“嫩芽”是不负责任的,我们应当对人们追求幸福的正确方式进行深刻思考。“幻想税”的消费行为不应该只停在一时兴起,更应该延续到日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幻想税”的商品购买不应该只停留在按下付款键的爽感,更应该坚持去践行自己的期待!让“心动”变成“行动”,“行动”化为“习惯”,才是探寻自身幸福的密钥。

微信图片_20241105155430.png

来源:红网

作者:杜欣怡

编辑:文宇苗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