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好评中国·作品选登:透过政府大院“随便进”,看基层治理“难与不难”
2024-11-29 10:00:41 字号:

好评中国·作品选登:透过政府大院“随便进”,看基层治理“难与不难”

f5da5d3f1c70438289af93a32cc01454.png

□李强

近日,“掌上六安”微信视频号发布的一则短视频介绍,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政府大院近日在网上“火了”,网友亲切地称:比自家小区还容易进出的政府大院。根据视频介绍,舒城县政府大院随意进出无门卡,自由停车不收费。

政府大院“随便进”,这个“随便”带给群众诸如停车、晒粮、如厕等一个个方便,以“一便”缓解“多不便”。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基层治理的“难与不难”。

长期从事公共服务的人,他们应该必然是一个个很现实的人,懂得怎样引导旁人随他一起思考,最重要的是,懂得可能的目标是什么,怎样让旁人和他一起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在表达的时候,立足点不是在证明自己的思维能力、显示自己立场的正确,而是在一个非常实际的社会管理问题面前,试图理清思路,现实感很强。

基层治理难不难?说了好多年的基层治理,凸显“难”就一个字。就拿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来说,一些基层干部及工作人员反映,持续多年为基层减负只解决了少量的“老负担”,没解决“新负担”,个别地区减负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甚至出现了“越减越负”的情况,总体上离减负目标仍有差距。

因为难,所以更要迎难而上。基层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实底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如果社会治理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整个社会也可能陷入动荡。”正因为重要紧迫且有难度,这些年基层治理一直“在路上”。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到党的十九大将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写入党章,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清晰的“治理图”镌刻着照见人心的“治理轨迹”。

基层治理难不难?难也不难。开放政府大院,以“一便”缓解“多不便”,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试想,各方面都聚力“多不便”,给出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一便”,困扰群众的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就能在合力中解决。基层治理的难点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心问题,正如著名学者费孝通所言:“治理之道,在于得民心。”政府大院的开放,拆除的不仅是物理围墙,更是横亘在干群之间的“心理藩篱”,只有“大门”敞开,群众的“心门”才能打开, 如何聚力于“心门”打开,理应恪守“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理应遵循“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放的政府大院,彰显着浓浓的民本情怀。

说基层治理难,难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加剧,基层治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治理需求,现状就是一些“老问题”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生。也难在好办法虽有,但还没有形成最大合力,比如政府大院的开放,虽然开放的数量有增大趋势,但放置在那么多政府大院中来审视仍是“少部分”,还没有形成常态化机制,如今群众还在把政府大院的开放作为新闻来看,每见一次就叫好一次,虽然流露的是期待,但也说明在公众心目中这种开放还没有达到“大面积”,有的机关单位“犹抱琵琶半遮面”,开放还不够果断彻底。

基层不是他人的基层,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基层。基层治理,不是看别人如何去治理,而要想着我们应该如何参与治理。部署基层治理,不是只当要求提一提,关键还要敢治理真治理善治理。基层治理的朴素方法论,就在于不惧问题,合力解决一个个问题。拿“枫桥经验”来说,带给人的一个重要启示在于,坚持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共建共享基层治理格局一旦形成,力量汇聚,合力打开,基层治理必然会“难,也不难”。

(本件作品由中国吉林网选送)

5a1c42da-18ef-4335-800b-e21f1e19c821.gif

来源:红网

作者:李强

编辑:陈晓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