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宇苗(湖南女子学院)
自《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政策文件印发以来,各部门各地区加强组织推进,网站平台积极落实有关管理要求,算法应用生态日益规范,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持续加强治理的典型问题。为进一步深化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现决定自即日起至2025年2月14日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11月24日 网信中国微信公号)
互联网时代,算法成为我们获取信息、享受服务的重要工具。基于个性化、智能化的搜索体验,算法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性格、地区等信息,无时无刻进行信息的精准“喂养”,让我们不知不觉间沉迷“贴心”的算法。由算法组成的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的“信息茧房”,紧紧“包裹”住网民的头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近11亿人,其中青少年占新增网民的49%,青年群体正成为网络上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青年正处于知识积累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算法技术来的各种“震惊”“逆天”“八卦”等同类劣质信息,对他们的认知会产生极大冲击。此次“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中“对“信息茧房”、诱导沉迷问题的整治方案对青年群体的意义是巨大的。
“上网”本可以让青年通过接触互联网而获得更宽阔的视野,超越教育壁垒去吸收更多的知识。但实际上,算法不排斥旧闻新炒作、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的热点,更多是根据流量利益吹捧“流量为王”“点击至上”,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不可避免为用户定制“专属流量”。于是,用户的兴趣爱好被量化成标签,只要长时间停留在某一视频上,雷同的信息立刻就能大量席卷而来,一套“个人定制”式的信息系统建立起来。点开屏幕的那一刻,“算法”已经为他们构思好“今日大瓜”“答案速递”,“十秒一刷新”“二十秒一段子”“三分钟一八卦”让用户无法自拔,打开手机的初衷已被全然忘到脑后。
一百多年前,袁世凯沉迷于《顺天时报》特供的信息茧房,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算法为我们每个人定制了自己的《顺天时报》。“不震惊的”“不抓马的”“不八卦的”信息通通筛掉,一通浏览下来,即便是过了千万分钟,也不需要“过脑”,智能的算法慢慢剥夺了人们的思考能力。试问,成年人尚且难以逃脱算法的“围猎”,那些还没来得及真正接触社会,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健全判断能力的青年又如何能逃脱呢?
青少年的算法困境,让我们意识到“清朗”行动的必要性,科技发展应该是向善的,互联网应服务于社会,平台所使用的算法亦应如此。当打开“热点”不再是铺天盖地的“老铁快看”“八卦速达”,青年的网络旅途才能回到有序的道路。
来源:红网
作者:文宇苗
编辑:唐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