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记者节·漫评 | 他们无畏风雨,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2024-11-07 22:15:18 字号:

记者节·漫评 | 他们无畏风雨,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漫画4.png

□韩羽儿(山西大学)

战场上、灾难前、大事件中……在“记录着”的镜头背后,我们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记者——“记录者”们,他们是信息的守护者和传播者,通过调查和报道,揭露真相、监督权力、引导舆论,帮助公众理解世界。

2024年11月8日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记者节的设立蕴含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1937年11月8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在上海成立,学会由范长江、陈同生、恽逸群等著名新闻人发起创办。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该学会迅速成为团结进步青年新闻记者的中心。抗战期间,学会的青年记者们深入前线,报道战争的实际情况和战士们的英勇表现,及时传递战斗中的胜利与牺牲。同时,他们也揭露了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暴行,如南京大屠杀等,透过新闻报道让更多国内外民众了解到战争的残酷,激发了广泛的反战情绪和国际声援。青年记者们用自己的奉献与决心,让“中国记协”四个字,闪耀在抗日救亡的战场上。

新中国成立以前,记者节以“9月1日”作为定期日期,一直沿用至1949年。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国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前身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请示,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期——11月8日,定为中国记者节。

记者是什么?在我国,“记者”一词最早出现于1905年3月10日《申报》上的一篇文章《论今日各国对中国之大势》中。此后“记者”二字正式成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称谓。记者是民众的“耳目喉舌”,是事实真相的传达者与捍卫者,他们所持有的新闻采访权是公众知情权、社会参与权、社会监督权的代表和延伸。记者的使命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以真实为信念,肩负起社会责任。在这个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日新月异,网络、自媒体、社交平台铺天盖地,几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面对层出不穷的信息污染和虚假新闻,专业记者作为“把关人”的意义变得更加重要,他们不仅要准确地还原事实,还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和责任感,去伪存真、保持客观中立,为公众提供可靠的资讯。

尽管当前在一些国际大事件的报道中,由于教育阶段实操训练的不足、“流量至上”的行业生态,以及部分记者个人修养和知识储备的欠缺,记者的专业素养屡遭质疑甚至否定,但在关键时刻,能够严谨批判、独立思考的专业记者依然没有缺位。他们不仅承担着传递真实信息的职责,还在揭示真相、监督权力、引导公众理解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战地前线到突发灾难现场,从法庭审判到基层调研,记者们无畏风雨,奔波在信息的第一线。在危险中,他们用镜头、笔杆,甚至生命,记录和还原事件的真相。每一条新闻的背后,都暗含着他们不懈的努力、不惧艰险的调查。这样的记者群体,见证了历史,也塑造了历史;他们的存在,让真相得以浮现,让人们得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致敬那些默默付出、勇敢无畏的新闻工作者们,他们是黑暗中的微光,是真相的捍卫者,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愿每一位记者都能更好地履行职责,用公正和专业书写时代的篇章。

评论之星选拔赛.png

来源:红网

作者:韩羽儿

编辑:刘威成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