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映彤(山东大学)
说到“冻门”,你或许会想到冻在冰箱里好几年的香肠腊肉,或者家里长辈为了节俭冻起来的剩菜剩饭。其实,近期兴起的“冻门”是年轻人为了解决吃饭难题的自嘲式幽默,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尤其是对于年轻的打工人,吃饭成了许多人头疼的难题,外卖便利,但是卫生健康问题堪忧,自己做饭,又要挤占太多休息时间和精力。于是,一种被网友戏称为“冻门”的新兴饮食方式悄然兴起——自制冷冻预制菜,它背后藏着的是我们如何在繁忙生活中寻找与食物的平衡和心理的安慰。
第一批指出人类对冷冻室的盲信已经接近信仰程度的人,是海外的中国留学生。远离家乡的味道,面对国外有限的食材和昂贵的餐厅费用,他们开始用冷冻室储存一切可食用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冰箱冷冻室是时间暂停器。甚至有人开玩笑说:“那不是冰箱冷冻室,那是马王堆的欧洲分堆。”冻了八个月的青团和粽子,不是垃圾,而是随时可以加热的乡愁。
对于年轻人来说,外卖中的预制菜已经是日常的必需品。即便价格不菲,味道千篇一律,还是得吃下去。但有些人并不甘心于外卖的便宜与快捷,而是决定自力更生,加入到“冻门”行列。有网友说,“每天回家都快八点了,再做饭洗碗,吃完已经十点了。为了省事,我决定周末一次性做一周的饭菜,把它们冷冻起来,工作日就能直接加热吃。”她的做法可谓是懒人福利——一次性买好一周的食材,分装好存进冰箱,工作日只需简单加热,便能吃到自己亲手做的健康饭菜。这个做法的好处显而易见。自制预制菜比外卖更健康、放心,且能够确保食物质量,不用担心放入冰箱的食物里藏着不可言说的“科技与狠活”。
更重要的是,“冻门”不仅仅是一种解决吃饭问题的办法,它更像是年轻人对快速运转的社会机器的一种应对策略。对于很多打工人来说,每天的饭菜决定了他们的精神状态。每周备一次餐,看到冰箱里整齐排列的饭盒,那一刻仿佛整个生活都变得井井有条。更别提从冰箱里拿出自己亲手做的饭菜时,内心的那份安心感与满足感。“冻的不是食物,是我们对生活的掌控。”
当然,冷冻食物也并非完全没有缺点。长时间存放在冷冻室的食物,口感和营养总会有所下降。有时候,冷冻过久的肉类和蔬菜会失去原本的风味,甚至滋生细菌,虽说低温能延缓细菌生长,但并不能完全杀死它们。而且,这种长时间冷冻的食物,有时也是健康的隐患。
不过,只要把握好食材种类、容器密封质量和冷冻时长,问题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对于忙碌的打工人来说,冻菜背后并不是懒惰,更多的是一种对时间和精力的“高效利用”。毕竟在这个急速运转的社会里,谁不想在短短十分钟的午餐时间里吃上一顿自己做的、健康的饭菜呢?
说到这里,或许你会觉得,“冻门”现象有些辛酸,这反映了现代年轻人对生活的另一种坚持与妥协。在一个物欲横流、生活节奏极速加快的时代,预制菜、冷冻食品成了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我们总是说,尽量避免过多食用预制菜,但实际上,能吃上一顿自己做的预制菜,已经是现代生活中的一种小确幸。
总之,冷冻室里的那些“预制菜”,并非只是食物。它们是年轻人在日常忙碌中为自己争取的休息,是他们在喧嚣生活中寻找到的一份宁静,是他们用食物构建起来的一种生活的秩序感与安全感,也是他们为认真生活做出的努力。
来源:红网
作者:刘映彤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