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大学生恋爱四个月花费近60万:敲响了“畸形恋爱观”的警钟
2024-12-19 23:03:33 字号:

大学生恋爱四个月花费近60万:敲响了“畸形恋爱观”的警钟

评论之星选拔赛.png

□朱静怡(长沙理工大学)

近日,“大学生恋爱四个月花费近60万,分手后诉请返还30万”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此案经法院调解,一方同意返还30万元。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反思,也让人重新审视恋爱关系中的经济往来与法律边界。(12月18日 九派新闻)

恋爱期间的金钱往来属于赠与还是借贷,往往是争议的核心。在法律层面,赠与行为通常是无条件的,分手后不能轻易要求返还。而在情感层面,高额金钱支出往往伴随着对关系的期待,若未明确定性为赠与,分手后容易引发纠纷。近几年常常闹出“分手费”等让人啼笑皆非的恋爱争端,而当下恋爱中尤其着重“金钱付出”的社会心态,不免给我们敲响了有关年轻人“畸形恋爱观”的警钟。

据报道,相关近60万支出中,多数涉及奢侈品、旅行及其他高档消费,明显超出普通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将恋爱与物质挂钩,用奢侈消费来证明感情的深度或“爱意”,这无疑反映了一部分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失衡;另一方面,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消费攀比与“人情债务”现象,同样值得我们施加关注。

一些年轻人因虚荣心或社交压力,倾向于通过奢侈消费来获得他人认同,甚至将恋爱视为展示经济实力的舞台。这种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交媒体展示文化的影响。我们首先要明确,即便进入大学,接触到社会,作为学生的首要任务仍是学习与锻炼自己的全方位素养;将自己套入虚假的社会“名利场”中,过早地打磨成圆滑世故的形状,这绝非学校和社会所愿意看到的。

更何况,对于大部分大学生群体,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家庭支持或兼职收入,这些收入通常难以支撑高昂的奢侈品消费。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自身的经济状况和未来的财务规划,意味着部分大学生在消费观念上存在误区,而这种消费观念也可能与社交媒体上盛行的消费主义浪潮有关。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往往通过展示自己的高档消费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在缺乏理性思维与学校指引下,这种风气可能导致一些大学生为了迎合这种社会期望,而盲目跟风消费,进而陷入经济困境。

前有“网贷数万只为拿到最新款手机”的攀比浪潮,后有“恋爱中不为对方花钱就是不愿付出”的荒谬感情观,现象背后,暴露着大学生消费观亟需理性引导的社会问题。恋爱不是金钱的交易,金钱也不是炫耀的工具:大学生恋爱四个月花费60万元的事件,是一面反映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消费观和法律意识的镜子,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反思自身,是否也存在攀比、跟风等不当消费的消极心理,量力而行,适度消费;社会也需加强引导,帮助年轻人建立健康的恋爱观和消费观。

来源:红网

作者:朱静怡

编辑:刘威成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