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童 许张楚 章朵灿 吴佳益 巴欣玮(南京师范大学) 指导老师:尤红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权益之声》,我是主持人欣玮。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个与您生活紧密相连的话题,而与此相关的问题也在双十一购物狂欢后逐渐浮出水面。
南京某高校的学生小丽(化名)在这个全民狂欢的购物节里,也在多个购物平台上“剁手”下单了多款心仪已久的折扣商品。然而,当购物的热情逐渐退去,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扣款通知却让她陷入困境。小丽坦言:“在直播间抢购时,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你们懂的。主播一声‘123,上链接’,商品瞬间就被抢空。我忙着抢购,根本没来得及仔细分辨。”当小丽陆续收到商品并点击“确认收货”后,她的手机上突然收到了一连串的扣款通知。这时,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在购物时点击的并非“付款”,而是“先用后付,0元付款”。
在刷脸支付日益普及的今天,这两种支付方式在功能设置上均无需消费者输入密码,一键操作即可完成。在激情购物且缺乏明显提示的情况下,消费者极易将二者混淆。小丽无奈地抱怨道:“这马上就要月底了,我根本没剩多少生活费了。现在都不敢确认收货,只能选择自付运费退货。购物平台在这一点上完全没有提醒消费者,我觉得他们完全是在利用我们双十一的购物热情,忽略了我们的权益。”
电商平台悄无声息地把“立即付款”改为“先用后付”,为追求好看的营收数据,不惜牺牲消费者的知情权。这种行为不仅对消费者造成了沉重的开销负担,更对平台的健康运转产生负面影响。我们不禁好奇,如果购物者是缺乏自制力且对家庭收支状况不甚了解的未成年人,这种无声的诱导又将对其家庭带来怎样的生活压力?
“先用后付”功能的初衷本是让消费者可以先评估商品,再决定是否付款,但这一善意举措却遭到了一些平台的滥用。与之前的“自动扣款”案例相似,平台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开启自动扣费或先用后付,无疑是对消费者选择权的肆意践踏。目前,自动续费不通知已被列入违法范畴。我们呼吁平台方尽快规范自身行为,也期待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更新,让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将平台的行为置于公开监管的阳光下。
平台经济作为国家高度重视的发展方向,对未来经济发展、稳固就业民生以及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保护消费者权益始终是平台运营的“红线”和“底线”。
在节目的最后,我想针对今天的案例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构建更加健康、公平的购物环境贡献一份力量:一是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支付流程的透明度。对于“先用后付”“自动续费”等功能,必须设置明显的提醒和确认步骤,对于可能产生额外费用的服务,要求消费者进行二次确认。同时,定期对电商平台进行审查,制定更加严格的惩罚举措。二是完善消费者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三是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健全消费者投诉处理和纠纷解决机制,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
我们相信,随着相关规定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消费者的权益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电商市场也将更加规范健康地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高子童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