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珺 李月辉(西南财经大学)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武汉一处公厕使用“凹”“凸”图形来分辨男女厕所。不少人表示,这种设计方法不仅“极度令人不适”,还会引起误解和混淆。(12月19日 上游新闻)
从网友的视角来看,“恶心”“抽象”的评价并非毫无道理。在当今社会,对于性别标识的理解和认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男女图形标识已经被广泛接受,而“凹凸”这样较为抽象的标识,显然没有考虑到普通大众的认知和感受。一方面,以“凹凸”作为标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男女在生理构造上的差异,这样打“擦边球”的设计难免让人觉得“恶心”;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标识牌来说,“凹凸”标识牌让人如厕前还需思考片刻,给群众白白增添障碍,着实“抽象”。
事实上,这样的标识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如商场、机场、景区等,开始尝试使用更为抽象和新奇的厕所标识。例如,有的使用高跟鞋和烟斗来区分男女,有的则采用京剧脸谱、敦煌壁画等艺术形式,甚至有的完全摒弃了传统的中文标注和男女图像标识,仅使用几何图形和颜色加以区分。
抽象标识的出现,暴露了部分设计者过度追求创意和个性化,而忽略了标识的实用性和功能性的问题。他们试图通过独特的设计吸引眼球,却忘记了标识最根本的作用是为人们提供便利,而不是制造困惑和不适。
另一方面,城市管理部门在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中,也难逃标准执行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的责任。虽然国家有公共卫生间标识的推荐性标准,但由于不强制,一些地方在设计和使用标识时随意性较大。此次“凹凸”标识事件中,相关部门与其在接到反馈之后才更换了公厕标识,恢复为男士、女士的简笔画,不如在从源头就加强监管,确保标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厕所的标识虽小,却关乎着城市的大文明。一个文明的城市,其公共设施的标识应该是清晰、易懂、人性化且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一些国际化的大都市的公厕标语,往往是采用简洁明了的图形和文字组合,譬如温州在2023年积极进行公厕标识国际化改造,完善“两套”标识系统,规范注明中英双语,既方便了市民和游客,也增添了“国际范儿”,展现出城市的包容和文明。
在进行城市风貌建设过程中,设计者理应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在追求创意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大众的认知和感受,做好实用性和功能性的平衡。同时,城市管理部门也应该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标识及时整改。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小小的标识成为城市文明的亮丽风景线,真正承载起大文明的内涵。
来源:红网
作者:李珺 李月辉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