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了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刘金国作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委原书记刘克文,劳民伤财在农村道路两侧“刷白墙”被点名通报。(12月23日《人民日报》)
公开资料显示,刘克文长期在新疆工作,2023年12月25日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审查和调查。据悉,刘克文担任和静县委书记期间,兴师动众“刷白墙”,要“面子”不顾“里子”,大搞形式主义,被国家监委的重要工作报告通报批评,终而自食其果。
事实上,“刷白墙”并非刘克文“首创”。据报道,2017年3月起,安徽阜阳多地开展“刷白墙”行动,如在阜南县郜台乡童楼村,村中房子墙面全部被刷成了白色,有的甚至把红门刷成白门。据央视播放的专题片《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披露,阜南县“刷白墙”共“刷掉”财政资金近800万元。
还有在2024年9月12日,河南省商丘市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清风商丘”发布消息称,已被市纪委监委审查和调查的宁陵县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王东霞,2019年至2021年任柘城县胡襄镇党委书记期间,为应付上级“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检查,决定对沿线多个行政村墙体喷漆“刷白”,为此花费大额财政资金。
上述“刷白墙”之举,看似美化村容村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实则以“一白遮百丑”,掩饰农村真情实况,要“面子”不要“里子”,决策者旨在捞取政绩,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有官员因为“刷白墙”被处分,实乃咎由自取。
形式主义“刷白墙”,何止“刷掉”干部“乌纱帽”?还“刷掉”地方宝贵财政资金,“刷掉”政府良好公信力,“刷掉”紧密干群关系,“刷掉”为人民服的初心宗旨,“刷出”了形式主义新花样。阜南县郜台乡原党委书记戎泽军回忆称,花钱“刷白墙”时,村里“路灯都没安,断头路还没修好”,两厢比较,反差明显,群众意见大,实属正常。如此“刷白墙”,不仅无法遮“百丑”,还露出政绩工程“马脚”,只会越刷越“黑”,而且是尽人皆知的“低级黑”。
值得警惕的是,不少地方不仅不同程度存在着“刷白墙”,而且持续“变异迭代”,花样翻新,或者说“刷白墙”式的形式主义仍然不时冒出。比如,为应对环保检查,将裸露矿山涂上绿漆;为迎接脱贫考核,向其他村组临时租借羊群;为通过“创卫”验收,匆忙搭建“遮羞墙”;为美化街道形象,将商家招牌统一换成“黑底白字”;为召开农村工作现场会,在田间地头铺上红地毯;为防止农民工躺下,将公园长椅焊上间隔钢管……至于精心打造所谓“调研经典线路”,更是“刷出”了形式主义“新标杆”。
日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是又一次吹响整治形式主义“集结号”。值得一提的是,曾经作出“刷白墙”决策的涉事地方党政“一把手”,如今无一例外被上级纪委监委调查处理,这些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之举,击中“七寸”、大快人心。各级领导务必引以为戒,切莫当“刷白墙”式干部。
文/徐林生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王小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