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怡(江西师范大学)
近日,有网友发现读博的顶级心态就是遇到困难挑战学会说“那咋了”,这种自信、自洽的强大心态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认为“这么一看,好像没有什么事值得内耗,不然的话就是那咋了”。事实上“那咋了”这一网络梗流行多日,最开始被年轻人用于怼人,并逐渐形成一种“那咋了”文学。而身处加速发展的社会,生活多重压力向年轻人扑面而来,学会说“那咋了”,不是一种躺平摆烂,而是内心自洽后的越挫越勇。
“那咋了”心态以其“佛系”又充满力量的语境直击人心,在年轻人群体迅速走红,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和自我价值认同的变迁。主张通过粉碎焦虑、平和心态、强大自我来进行自我接纳,避免内耗,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并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这种心态不仅适用于读博,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同样适用。不仅能够减少因自身不完美、外界不认可带来的焦虑内耗,还能在面对压力时更加从容、自信和强韧。
年轻人重新定义“那咋了”,是自我接纳与越挫越勇的齐头并进。遇到困难先告诉自己“那咋了”“那又怎样”,看似无关痛痒,却在某些时候成为年轻人自我保护的利器。“那咋了”并不是对任何事物不屑、摆烂、躺平,更多的是面对挑战时以无畏的态度给予压力施加者以“反击”,以“那咋了”坦然面对,不焦虑、不内耗、不自证。在表达当代年轻人特有的无畏和洒脱的精神面貌同时,也给予其积极的心理暗示,释放压力,也表明态度。
社会压力扩大,年轻人如何在生存压力与放空自我间平衡,值得探讨。在就业环境变化、社会竞争加剧、生活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年轻人的焦虑不安日益蔓延并成为普遍社会情绪,在这样背景下,寻求自由、放松的方式以排解压力是解决之道。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一段时间流行的“夜校热”“骑行热”等,都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大胆追寻自己心中所爱。而“那咋了”无疑是年轻人在心理上寻求自我接纳的最好良方,是自我保护和自我认同的方式,年轻人用简洁又带有戏谑的口吻去表达拒绝过度解释的态度,同时也传递出“我相信我可以”的心理信号,遇到困难挑战不将自我困住,而是学会接纳,寻求其他解决办法。
“那咋了”不仅反映出年轻一代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变迁,还体现出年轻人独有的反叛精神和坚韧品行。这不是一种摆烂态度,而是一种心态上的进步。
当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那咋了”心态并非解决问题的万能解药。在不恰当的场合或语境中频繁使用,可能会使人反感生厌。同时如果对任何事情都是一味的“那咋了”,则容易陷入一事无成的泥淖。客观看待“那咋了”,谨慎考虑其适用情景和适用语境,才能真正发挥其有利一面,调整心态、直面压力、化解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来源:红网
作者:尚怡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