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
12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罚没物资全国统一销毁活动。主会场设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0个省(区、市)相关城市设分会场,主、分会场视频连线同步销毁。(12月24日 中国新闻网)
所谓“特供酒”,是指酒类商品的标签、说明书、包装、广告或宣传物品上标注“特供”“专供”“内供”党政机关或军队的字样。事实上,国家相关部门早在2013年就明确要求,禁止生产标注“特供”“专供”“专用”“特制”等字样的白酒。当前市场上以“特供酒”为噱头的产品,均为违法商品。
不法分子通过虚假标注或宣传,将酒类商品与党政机关、军队的特定名称、符号、标志性建筑或官方活动挂钩,制售假冒伪劣“特供酒”。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党政机关和军队形象,还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欺骗误导消费者。
“特供酒”之所以禁而不止,从供给端看,是因为一些商家试图通过“特供”标签,蒙蔽不懂行的消费者,以此牟取暴利。从需求端看,部分消费者对“特供酒”有一种虚幻的追捧,误以为这种酒品质更高,甚至认为只有“内部特权人群”才能喝到。然而,多起案例已证实,这些“特供酒”往往只是披着“特供”外衣的廉价散装酒,甚至连厂名、厂址等基本信息都无法查证。
从需求端看,如今的消费社会,商品的象征意义往往超越其实际使用价值。以“特供酒”为代表的符号消费,正是这种消费异化的典型表现。在一些人看来,“特供酒”象征着“特权”,成为身份认同的符号。在社交场合中,能喝到或收藏“特供酒”,仿佛就能彰显特殊身份。这种对特权的推崇,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快感,驱使部分人对“特供酒”趋之若鹜,即便这种象征意义不过是虚妄之物。
要让“特供酒”彻底消失,相关部门需从源头到终端加强打击治理,特别是平台作为“特供酒”销售和宣传的渠道,应承担起监管责任。同时,更重要的是从观念层面对“特供酒”进行祛魅,破除畸形的权力崇拜。一旦消费者不再迷恋所谓的“特供酒”,这类商品自然就会失去市场。
来源: 红网
作者:文君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