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梦雪(南京师范大学)
据报道,近日,有网友发现江苏大剧院舞台监督曹某(2022年入职)在个人公众号发布文章,提及利用剧院监视系统观察女观众外貌等,引发关注。6月18日,江苏大剧院发布声明称,已于第一时间停止涉事员工所有工作,并予以辞退。(6月19日 九派新闻)
然而这一纸轻飘飘的声明,难以平息公众心中翻涌的浪涛。瞬间崩塌的不仅是该员工的个人形象,也是观众之于台前幕后演职人员专业操守的信任,更是公共职权与私人边界之间那道本就脆弱的防线。
信息时代,公众让渡部分隐私,换取公共空间的安全保障;权力主体承诺恪守边界,绝不以守护之名行不端之举。这是公众与公共权力行使者心照不宣的信任约定。监控系统,原本为保障演出秩序、维护公共安全而设。然而,曹某却将视线轻佻地转向台下毫无戒备的观众,披着职务外衣以公谋私,居高临下地 “搜寻” 与 “观察”,赤裸裸地辜负了公共信任。
曹某行径的恶劣性,更在于他将窥视所得广而告之,加工成一场公开的低俗品评。职权一旦越界,哪怕细微,其蕴含的强制性与不对等,也足以让个体在毫无防备中沦为被凝视、被评价的客体。他对女性观众的身材、打扮评头论足,甚至设立莫须有的 “最美女观众奖” 时,便已经超越窥探本身。公共监控的镜头,岂能沦为低俗窥探的“选美工具”。那些被镜头捕捉的面孔与身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强行拖入一个充满低俗趣味的评价体系。
走进剧院,本是为了沉浸于艺术之美,却可能无端成为他人口中的谈资。这不仅是对艺术场所神圣性的亵渎,更是对个体尊严最粗暴的践踏。试想,当观众意识到暗处可能正有另一双眼睛带着品评的意味审视自己,而非专注于舞台演出时,那份属于公共空间的松弛与自由,也就荡然无存。
深入观之,此次事件更以一种极端刺眼的方式,冲击了信息时代下我们对于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的边界感知。在职权滥用面前,个体精心维护的隐私边界,可能脆弱得不堪一击。公众普遍的焦虑与愤怒,正是源于对这种脆弱性的深刻认识。如果剧院的监督者可以如此,其他领域呢?掌握着门禁、监控等数据权限的无数双手,是否都值得信赖?当公器私用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在无形中暴露于被窥视、被议论的风险之下,公共空间赖以维系的信任基石便随之动摇。
辞退一人,远非根治痼疾的良方。防止信任托付被私欲侵蚀,关键在于重塑对规则的敬畏之心。敬畏感的培养,既依赖于严格的他律,也离不开深刻的自省与职业伦理教育,更呼唤透明的监督文化。
台前幕后,崩塌始于越界的一瞬。当对职权失去敬畏,当责任沦为笑谈,公共空间便不再拥有信任与安全可言。只有当每个人都真正理解并恪守职权的公共属性,镜头才能聚焦安全与秩序,真正回归其守护的本位。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闫梦雪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