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戳破“好评如潮”的泡沫,别让“水军”淹没真实的声音
2025-07-11 16:48:54 字号:

戳破“好评如潮”的泡沫,别让“水军”淹没真实的声音

□刘纯银

“好评如潮”背后可能是“水军汹涌”,“探店笔记” 或许只是“复制粘贴”。当下,网络评价领域的乱象横生,让消费者越来越迷茫,到底该相信谁?

最近有网友吐槽:“我在某平台写的差评,就像变魔术一样‘嗖’地不见了!”更魔幻的是,直播间的差评区竟成了“夸夸群”。据央视财经记者调查发现,这背后藏着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通过“S蛋”“鱼塘”等替代暗语招募水军,到1元/条明码标价刷好评,再到“不到店探店”的魔幻笔记,水军们简直把互联网玩成了“剧本杀”。

比如在某宝上,829元的不锈钢壁龛改价95元还能返现,商家连物流信息都能“无中生有”;大众点评的“自由探”,让用户对着商家发来的照片就能编出“亲身体验”。记者实测发现,连医美项目的体验笔记都能靠8分钟参观“速成”,这种“云探店”简直比AI写作还离谱!记者调查发现,聚訫平台是一个高度集约化的信息灰产平台,从涨粉、播放量、引流、控评,面面俱到。该平台1分钟能给账号灌1100个粉丝,封个微信号只要108元,活脱脱一个“网络黑市超市”。

网络经济也是法治经济。而这些乱象就像“网络牛皮癣”,表面看是水军在兴风作浪,实则暴露了平台监管的“三宗”:一是关键词过滤形同虚设,换个“鱼塘”“S蛋”的暗号就能破防;二是审核机制存在“睁眼瞎”,连虚构物流都能过关;三是利益驱动下主动“放水”,比如某平台明知“自由探店”会滋生造假,却仍将其作为引流手段。

常言说得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拆穿这套“皇帝的新装”,得拿出组合拳。杭州某餐厅老板王师傅的做法值得借鉴:他在差评区开通“较真频道”,直接晒出监控视频回应质疑,反而赢得食客信任。深圳市场监管部门今年开展的“清网行动”中,通过追踪资金流已打掉23个刷单团伙,罚款超千万。这些案例说明,真金不怕火炼,诚信才是最好的“流量密码”。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平台方更不能“甩手掌柜”。面对上述种种乱象,建议平台对频繁删差评的商家降权处理;技术上可以用AI识别“三无小号”的刷评行为。最重要的是打破“数据拜物教”,某餐饮平台去年取消“探店笔记”现金奖励后,虚假内容直接下降47%,证明只要掐断利益输送,泡沫就会破裂。

作为新时代的消费形态,网络购物消费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它不仅深度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引领着消费市场的新方向。但要懂得,消费者不是“韭菜”,评论区更不该是“话术竞技场”。当某天我们发现,网上的每句好评都要用“福尔摩斯精神”鉴别真伪,这样的互联网生态岂不可悲?别让“点赞之交”沦为“金钱之交”,是时候给虚假评价来场“卸妆直播”了!同时,广大消费者更不要轻信利益诱惑,因为你的每个违规的点击,每次违规的转发都可能成为水军操控信息的帮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刘纯银

编辑:刘经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