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纯银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40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4%的受访青年认同应当用“自然美”代替“白幼瘦”的审美标准。红润、有气血的面色(63.5%),挺拔、匀称、有力量的体态(62.2%),自然、有光泽的皮肤(55.5%)是受访青年认为“健康美”的表现。(7月10日 《中国青年报》)
细读这份调查数据,确实令人振奋——超过七成的年轻人支持用“自然美”替代“白幼瘦”审美。这个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一场静悄悄发生的审美革命。当少数人还沉迷防晒霜、体重秤和卡路里计算器的“生活三件套”时,更多年轻人开始觉醒:真正的美,不该是病态的白、畸形的瘦,而应是阳光下红润的脸庞,运动后挺拔的脊梁。
然而,曾几何时,“一白遮百丑”的观念让多少年轻人谈“光”色变。其中一位受访者——北京的80后女生李霞就是典型代表,直到医生诊断出骨质疏松,她才惊觉自己“过度防晒”的危害。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些“三年不见天日”的美白偏方,活脱脱是当代版的“套中人”寓言。
但如今,63.5%的受访青年向往红润有气血的面色,62.2%推崇挺拔有力量的体态。这种转变意味深长:当年轻人开始主动拥抱阳光,不仅是在补充维生素D,更是在找回健康生活的底气。对此,另外一位采访对象——正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神经生物学的29岁博士肖秀清说得实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健康、强壮的美才是可持续的。”
当前,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人审美观念的转变还面临着强大的商业阻力。看看市面上那些美白丸、代餐粉的广告,哪一个不是在贩卖焦虑?51.8%的受访者靠咖啡“续命”,50.5%的人把防晒等同于“见光死”,这些数据背后,是一整套精心设计的消费话术在推波助澜。
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铁铮医生的警告发人深省:碳酸饮料偷走钙质的速度,可能比美颜相机磨皮还快。而年轻人“体检清单”的进化诉求更显犀利——57%的人呼吁加入骨密度检测,这哪是简单的体检升级?分明是对健康主权的郑重声明。
我们常说,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要让“自然美”真正成为社会潮流,需多方合力。首先,媒体应该减少对“白幼瘦”的过度渲染,多展示阳光、力量型的健康美。正如网友所说:“与其在电梯里自拍A4腰,不如去楼梯间爬出马甲线。”
透过调查,我们也注意到,在推动“健康美”生活方式上,59.3%受访青年期待工作单位组织户外团建,56.4%的人呼吁社区科普。这些建议直指要害:当工间操取代“工位瘫”,当体育课不再“被生病”,健康美学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自然美”之所以能赢得七成青年的认同,是因为它回归了美的本质——健康、自信、生命力。最为重要的是年轻一代正用行动定义美:享受晨跑后的自然肤色,爱上健身后的肌肉线条……期待这些细微的改变能汇聚成不可逆转的审美新潮流。因为真正的新潮流,不该是外界的标准,而是每个人由内而外的舒适与自在。当我们的社会能够包容不同的美,当年轻人不再为“白幼瘦”焦虑,这样的审美变革,才是最有价值的时代进步。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刘纯银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