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雪糕刺客”遇冷背后是市场价值回归
2025-07-15 17:47:04 字号:

“雪糕刺客”遇冷背后是市场价值回归

□孔德淇

曾经让消费者结账时猝不及防的“雪糕刺客”,如今正褪去锋芒。随着#雪糕刺客开始倒闭了#登上热搜,动辄几十元的高价雪糕销量大幅下滑,部分品牌濒临倒闭。相关变化不仅是市场的自然调整,更折射出消费理性的觉醒与市场价值的回归,为消费品行业敲响警钟。(7月11日 齐鲁晚报网)

回顾“天价雪糕”的走红路径,不难发现其背后的套路:华丽浮夸的包装设计、跨界联名的营销噱头、“冰柜藏价签”的销售伎俩,共同推高了雪糕的价格。某雪糕联名款单支售价30元,原料成本不足5元,包装和营销费用占比超一半;有品牌喊出“做雪糕界的爱马仕”,却被吐槽“味道配不上价格”。这些操作把食品当成了“社交货币”,用符号价值掩盖了实用价值。

在资本的助推下,部分企业陷入“重营销、轻品质”的误区,将精力放在制造话题而非提升口感上。然而,食品的核心竞争力终究是品质与味道。当消费者发现高价雪糕与平价产品口感无本质差异,“打卡式消费”新鲜感消退,市场必然用脚投票。一些网红品牌雪糕销量迅速下滑,便是明证。

市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合理溢价源于独特价值,脱离价值的高价不过是空中楼阁。就像月饼从“天价礼盒”回归大众口味,粽子从“奢华馅料”变回传统风味,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离不开价格与价值的良性匹配。价格严重偏离成本,营销投入远超研发,再“网红”的产品也会失去根基。消费者或许会为“新鲜感”买单一次,却不会为“不值当”重复消费。

如今,“买雪糕先看价签”逐渐成为普遍做法。人们不再被“网红”标签绑架,不为过度营销买单,而是用原料是否优质、口感是否出众、价格是否合理衡量“值不值”。这不是消费降级,而是升级的深层演进,即消费选择更贴合真实需求,决策依据更看重亲身体验。

据报道,2025年6月,曾经红极一时的钟薛高旗下子公司被合作供应商申请破产审查,目前已经被执行近8300万元。与此同时,一些经典老品牌的传统款重回畅销榜。有消费者说:“3块钱的绿豆雪糕,比30块的网红款更解暑。”类似选择的背后,是对实在品质与“性价比”的坚守。

消费心态的转变,正在重塑市场竞争逻辑。从“为包装买单”到“为味道投票”,从符号化消费到实用化选择,消费者的清醒决策引导企业回归产品本身,推动消费市场从流量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

“雪糕刺客”的遇冷,也是市场机制自我净化的过程。销量下滑、品牌倒闭的压力,正在倒逼行业回归正轨。某高端品牌今年推出了10元以下的“亲民线”,某曾主打“网红款”的企业加大了原料研发投入,甚至有品牌公开成本明细“自证清白”。这些变化印证了市场有自我修正的能力,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就是最好的“指挥棒”。

更值得欣慰的是,这种理性逐渐向更多领域蔓延。“平替”走红、临期食品受宠、“反向消费”成潮流……消费者用实际行动告诉商家,与其当“刺客”收割韭菜,不如以物美价廉赢得人心。市场回归性价比与高品质,受益的不仅是消费者,更是整个行业。

高价雪糕的退潮,是一堂生动的市场课。消费可以有升级,但不能有“虚火”;品牌可以求创新,但不能丢根本。真实、实在,对得起每一分钱,配得上每一次期待,这是消费市场应有的样子,也是所有产品长久立足的根本。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孔德淇

编辑:汪敏星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