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吴盖25日表示,今年,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近期已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他是在财政部当日召开的2025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7月26日 《深圳晚报》)
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这笔钱,对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学子们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来说,意义非凡。手机、电脑、平板,这些“大学生装备”绝非锦上添花,而是开启学业的“刚需”。7月初至9月底正值购买旺季,时间紧迫,亟需政策红利加速落地,切实惠及千家万户。
7月将尽,大学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对于万千准大学生家庭而言,除了喜悦,还有一份沉甸甸的“采购清单”:手机、电脑、平板。在数字化深度融入高等教育的今天,这些装备是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参与协作、随时随地学习的必备工具,是名副其实的“学业刚需”。然而,购置一套像样的“大学生装备”,对许多普通工薪家庭、农村家庭来说,绝非小事,是一笔需要精打细算的开支。
国家层面推动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无疑是场及时雨。近期下达的第三批资金,正是激活消费、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动力。但对于翘首以盼的准大学生和家长而言,这笔钱能否“快马加鞭”地落到他们手中,直接关系到开学季的“装备”能否及时到位,家庭负担能否切实减轻。时间窗口正在快速收窄——7月到9月底是购置高峰,部分心急的家长已等不及先行购买,更多家庭则热切期盼着补贴政策能真正“搭上车”,在换新时获得实实在在的优惠。
因此,让“大学生购买装备”顺利搭上这班以旧换新的快车,意义重大且刻不容缓。
这首先关乎万千家庭的切身利益。一套合格的电子装备,是大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保障,能够参与补贴活动,能显著降低普通家庭,特别是经济压力较大家庭为孩子置办“学业行头”的负担,尽可能减少经济因素对学习起点的影响,让所有学子都能“装备齐全”地投入新生活,不因设备问题在学习上“掉队”,体现了政策对民生实实在在的关怀。
这同时也是激活特定消费领域、实现政策初衷的关键一环。大学生群体及其家庭是开学季电子产品消费的主力军。政策快速、精准地覆盖这一“刚需”领域,能有效释放消费潜力,对相关产业形成有力支撑,让提振消费、促进产业升级的目标在最具时效性的节点上开花结果。
更深层次看,这还是一次引导绿色消费、培育未来公民环保意识的良机。以旧换新不仅关乎经济账,也关乎环保账。鼓励学生群体将旧设备规范回收,换购能效更高、性能更优的新品,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实践课。让年轻一代在步入大学之初,就亲身体验并理解绿色消费的价值,有助于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播下种子。
要让这份深远意义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快”和“实”。
其一,流程必须快起来。开学季的脚步越来越近,各地相关部门务必拿出紧迫感,争分夺秒推动资金分配和细则落地。简化申请手续,打通线上平台,让信息多跑路、家长学生少跑腿,确保补贴申请便捷高效,赶上“开学季”这趟车。
其二,监管必须实起来。严防市场乱象侵蚀政策红利!市场管理者必须瞪大眼睛,严厉打击虚抬新品价格、恶意压低估旧价格、设置隐形门槛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确保政策红利不被截留、不被打折,真正流入百姓口袋,营造一个透明、公平、让人安心的消费环境。
第三批以旧换新资金的到位,为万千准大学生家庭带来了希望。让这笔钱“快”起来、“实”起来,精准浇灌到“大学生购买装备”这一刚需领域,是关乎民生冷暖、教育公平、消费活力乃至绿色发展理念培育的紧要之事。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加速行动,确保好政策能化作学子们新征途上的一份“减负”实惠,为国家促消费、谋长远的大棋局落下一枚温暖而有力的棋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