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湖南师范大学)
目前,改编自同名话剧、由陈佩斯执导并主演的电影《戏台》横空出世,正于大银幕上热映。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已过古稀之年的陈佩斯谈及拍电影的变化,感慨道:“整个工作流程、工作状态、技术条件全变了。过去就一个机器架在那儿,现在大场面的时候十台,简直是没见过那阵势。”即便外部环境天翻地覆,陈佩斯却始终坚守初心,他朴实而坚定地表示:“手艺人就得一点一点去做,踏踏实实做好一个作品就对了。”
《戏台》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军阀混战时期,围绕京剧戏班“五庆班”展开,讲述了其在强权压迫下艰难的生存挣扎。军阀洪大帅凭借武力肆意干预艺术创作,他逼迫戏班修改《霸王别姬》结局,要求“霸王”不能死,还指定毫无功底的外行龙套大嗓儿顶替名角登台,将艺术尊严无情地置于枪口之下。但面对枪炮威胁,金啸天与凤小桐在战火中坚守底线,一字不改完成演出,以生命捍卫艺术纯粹性,淋漓尽致地凸显出“戏比天大”的信仰。而现实中的陈佩斯,恰似银幕上那位坚守的戏班班主。1998年,正值事业巅峰的他离开央视舞台,从备受瞩目的“春晚笑匠”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可他并未妥协,而是毅然选择了与戏班同样的坚守之路。
影片一经上线,便出现了令人瞩目的现象:众多中老年人纷纷涌向影院支持。这些支持者们购买的,早已超脱了一张普通电影票的范畴,更是一种对影片所传递价值观的认同票。在当下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浪潮里,越来越多人难以忍受寂寞,急切渴求人生能迅速取得光鲜亮丽的成果,渴望在短时间内收获名利与成功。然而陈佩斯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耗费近十年心血打磨一部作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长期主义”的信仰。他摒弃“插科打诨”的廉价笑料,不随波逐流去迎合那些短暂的娱乐潮流,而是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深挖喜剧的内核,为作品赋予厚重的文化底蕴。这种在快节奏时代里“老派”的精神与坚持,显得愈发弥足珍贵,宛如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干涸的精神世界。
陈佩斯曾深刻地指出:“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从生命的宏观角度来看,所有生命最终都指向死亡这一既定结局。我们活在充满嬉笑怒骂的多彩生活体验里,生活的底色或许本就透着苍凉。但这绝非意味着悲观消极,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生命有着相似的底色,我们人生的可能性远比想象中更为广阔。所以,我们应学会“慢”下来,摒弃浮躁与焦虑,追随内心真实的声音,脚踏实地过好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在主流视野之外,还有许多如陈佩斯这般沉默着坚守自己一方天地的匠者,他们或许不被大众广泛关注,或许没有站在聚光灯下享受欢呼与掌声,但他们的存在本身,便是一种了不起的功绩。他们用坚守诠释着对艺术、对事业、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为这个喧嚣的世界保留了一份纯粹与宁静。
当“内卷”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竞争的压力如影随形,“躺平”沦为人们无奈的自嘲,用以逃避现实的重压时,陈佩斯以其对艺术的坚守对抗时代洪流的姿态,为困在现实系统里的普通人照亮了一条新的道路,让大家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人生并非只有在“成功”与“摆烂”这两个极端间二选一,我们还能选择在生活的废墟上重建信仰。即使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无法改变世界运行的轨迹,但至少可以守护自己的灵魂,不让它向荒诞的现实投降。陈佩斯和他的《戏台》,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和一位艺术家的创作,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激励着人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里,坚守初心,追寻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琛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