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喂奶=违规?上海动物园的“文明”标准该升级了
2025-07-01 11:24:40 字号:

喂奶=违规?上海动物园的“文明”标准该升级了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黄芷珺(防灾科技学院)

上海动物园近日因“禁止婴儿奶瓶喂奶”事件陷入舆论漩涡。一家游客在科学教育馆内为十月龄婴儿喂奶时,遭到工作人员粗暴劝阻并引发冲突。园方虽已致歉,但这一事件暴露出的管理思维僵化与人文关怀缺失,值得深入反思。在标榜“科学教育”的场所,为何最基本的育儿权利都得不到保障?这不仅是服务态度问题,更是公共空间管理理念的严重偏差。

动物园的“规范”与婴儿的“需求”之间,本不该存在对立。园方声明中提到“工作人员劝阻不当”,却未解释为何要在公共空间禁止婴儿进食这一基本生理需求。查阅《上海市公园管理条例》,并无任何条款禁止婴幼儿公共区域饮食。相反,住建部《无障碍设计规范》明确要求公共场所应配备母婴设施。上海动物园作为4A级景区,其科学教育馆竟未设置哺乳室或婴幼儿休息区,这种基础设施的缺失,才是冲突的根本诱因。当管理制度无法包容人类幼崽的生存需求时,所谓的“规范”已然异化为反人性的桎梏。

婴儿作为特殊的群体,其权利保障水平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然而,在一些公共服务场所,婴儿的合理需求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反映出系统性的服务理念偏差。部分公共服务场所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规章制度时,过于机械地遵循既定规则,而忽视了规则背后的人性化考量。这种“管理优先于需求”的思维模式,导致婴儿在公共服务场所中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例如,当婴儿因饥饿而啼哭时,工作人员未能灵活处理,而是僵化地坚持“馆内禁食”等规定,反映出服务意识中严重的人文缺失。

动物园的管理制度需要根本性重构。真正的文明场所,应当既能保障动物福利,也能呵护人类“幼崽”。首先,设施改造迫在眉睫。在主要场馆增设母婴室与家庭卫生间,配备温奶器、尿布台等基础设备,已配有母婴室的场馆方应对其加强管理,确保这类设施用在该用的地方。其次,服务标准需要人性化升级。将婴幼儿照护纳入员工培训必修课,建立特殊需求响应机制。最后,管理制度应当包容多元需求。修订不合时宜的禁食条款,明确区分“影响动物健康的投喂”与“婴幼儿必要进食”。

上海动物园的道歉声明中,承诺“提升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这不能止于公关话术。事件中那个被剥夺喝奶权利的婴儿,恰似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公共空间中那些习以为常的冷漠与不便。当一座城市能精心设计灵长类动物的栖居环境,却对人类婴儿的哺乳需求束手无策时,这种荒诞的对比本身就值得深思。

动物园的本质是生命教育的课堂,其管理逻辑应当体现对一切生命的尊重——这既包括笼中的动物,更应涵盖怀抱中的婴儿。唯有当公共服务场所真正理解“人性化”不是施舍而是责任,类似“奶瓶冲突”的闹剧才不会重演。毕竟,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最重要的标尺从来不是它如何对待强大的猛兽,而是怎样呵护最柔弱的人类“幼崽”。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黄芷珺

编辑:吴海刚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