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洋(云南财经大学)
近日,河北石家庄地铁一号线上,两名男子身着奇装异服,持续一小时拍摄恶搞视频并大喊大叫,引发乘客恐慌,部分乘客甚至选择下车躲避。最终,涉事男子被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罚。这起事件,看似是一场博眼球的“闹剧”,实则折射出当下社会被“流量”裹挟,公共秩序遭遇冲击的严峻现实。(6月30日 《北京日报》)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吸引流量似乎成了一些人眼中的“成功捷径”。史某某和赵某某为博取网络流量,在地铁车厢这一公共空间内,身着病号服和绿巨人连体衣互相拍摄恶搞视频,大声喧闹、蹦跳走动。他们或许以为,通过这种夸张、怪异的行为,就能在网络世界中迅速走红,收获大量关注。但他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前提:任何行为都不能以牺牲公共秩序和他人权益为代价。
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承载着人们日常出行的需求,需要一个安全、有序、舒适的环境。这两名男子的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地铁车厢内的正常秩序,给其他乘客带来了困扰,还可能在紧急情况下影响乘客的疏散和救援,埋下安全隐患。从社会影响来看,此类行为若得不到及时制止和惩处,可能会引发模仿效应,导致更多人效仿,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造成冲击。
这起事件也暴露出地铁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目击者称,在长达一小时的时间里,没有工作人员及时劝阻。这不禁让人质疑地铁运营方的监管力度和应急处理能力。地铁运营方有责任维护车厢内的秩序,保障乘客的安全和权益,在面对此类突发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避免事态扩大。后续,地铁运营方也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防患于未然。
对于涉事男子而言,他们为自己的无知和冲动付出了代价。行政处罚或许能让他们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在追求流量的道路上,他们需要明白,真正的网络红人是凭借才华、品德和正能量赢得大众的喜爱和尊重,而非靠低俗、恶搞的行为来博眼球。
这起地铁闹剧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和网络热度时,要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不能让“流量至上”的观念冲昏头脑。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有序、文明的网络环境和公共空间,让公共秩序得到应有的维护,让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黄建洋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