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别让“网红医生”的假科普毁了真医疗
2025-07-08 21:29:55 字号:

别让“网红医生”的假科普毁了真医疗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李子寒(广州大学)

在短视频平台,“一分钟学会治病”“网红医生教你养生”等内容备受关注。借助网络进行医疗科普本是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有益尝试。有的“网红医生”却把医疗科普当做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书,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直播带货甚至高价开药;还有的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牟利。近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提醒公众不要轻信“网红医生”,谨防上当受骗。

这些“网红医生”的违规操作已形成固定模式:有的身着白大褂塑造专业形象,却在镜头前夸大治疗效果,将普通保健品吹捧为“神药”;有的编造虚假病例,通过“现身说法”贩卖焦虑,诱导观众购买高价产品;更有甚者,在直播间直接挂载购物链接,边科普边带货,使医疗科普彻底沦为商业推销。此类“网红医生”通过夸张表演吸引粉丝后,再经私信导流至线下诊所,赚取高额诊疗费,形成完整的灰色利益链。

按照相关规定,患者需在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完成首诊并明确诊断后,才可通过具备资质的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这一规定直击当前乱象核心——诸多“网红医生”跳过诊断环节,直接推荐药品或治疗方案,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患者轻信“网红医生”的推荐,放弃正规医院治疗,导致病情延误。

整治“网红医生”乱象需要多方协同发力。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平台方需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杜绝虚假医疗信息传播;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生的管理,规范其线上执业行为。同时,公众也应提高警惕,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夸张宣传、不盲目购买推荐药品、不跳过正规医院诊疗。

医疗科普本是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却因少数人的逐利行为变味。当医疗科普沦为带货工具,受损的不仅是患者利益,更是整个医疗行业的公信力,整治“网红医生”乱象已刻不容缓。

健康无小事,科普需要坚守科学与严谨。国家卫生健康委及时提醒,既是对违规行为的警示,也是对正规医疗科普的支持。期待在监管部门、医疗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医疗科普能回归本真,真正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良师益友”。公众也应理性看待网络医疗信息,看病就医选择正规医院,切实守护自身健康权益,让医疗科普在规范中发挥应有价值。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子寒

编辑:汪敏星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