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老人占位蹭空调,快餐店成了“避暑山庄”?
2025-07-09 15:07:00 字号:

老人占位蹭空调,快餐店成了“避暑山庄”?

□朱波

极目新闻报道,近日,江西新干县一家华莱士快餐店内,20余位老人散坐于塑料座椅上。餐桌上不见汉堡与可乐,只有皱巴巴的汗巾。空调冷风不断吹送,而店员举着喇叭的喊话在嘈杂中显得无力:“要聊天去外面聊,这里不是老年活动中心。”老人们花白的脑袋动了动,却无人起身离开……这一幕被镜头捕捉,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代际权利与公共资源的热议。

这些老人被贴上“贪凉占座”的标签。当地政府人员解释:“老人们只是散步路过,看见有空调就进去了。”

快餐店的困局是商业逻辑与生存需求的直接碰撞。新干县这家华莱士的营业额因占座暴跌三成,顾客端着餐盘无处可坐,薯条在托盘里渐渐变软。商家被迫以喇叭驱赶,却陷入“缺乏人文关怀”的指责旋涡。这不仅是商业场所的尴尬,也是公共服务缺位转嫁的恶果。当城市规划里“纳凉”二字被挤到边缘,当公共服务把“降温”当作可有可无的附加项,快餐店的座椅就成了高温下无奈的“替代品”—— 不是人们非要赖在商业场所,而是能让普通人免费、安心乘凉的地方,早已在城市发展中悄悄“蒸发” 了。老人们只能本能地扑向最近的“冷源地”。

破解困局需在公共服务端重铸链条。新干县民政局坦言现有老年服务站由社区用房改造,“面积不大,容纳有限”,而金川镇虽在新建两家服务站,但面对汹涌的银发浪潮仍是杯水车薪。纳凉保障应被纳入城市治理的常态化议题,真正有效的破局之法,在于将纳凉需求纳入城市空间规划的刚性指标,比如在商业综合体、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划定“共享纳凉区”。

创新协作机制才能打开死结。如杭州将废弃核酸亭改造为“爱心避暑舱”,山东滨州推动建设120处“劳动者驿站”,配备空调、冰箱等设施;面向独居老人,社区开展“清凉敲门”行动……这些有益探索,揭示了政府、市场、社区的三方协同,化危机为转机的智慧;而企业同样可以精准施策。比如华莱士,若能联合社区划定非高峰时段公益纳凉角,既保障经营又彰显温度,政府辅以水电补贴或税收优惠,就有可能避免商家与老人的直接对立。

纳凉空间之争,考验的是一个社会对生命的最基本敬意,当白发老人不再漂泊于快餐店的塑料椅间,这才是文明真正的清凉之地。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朱波

编辑:吴海刚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