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毅
近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发生了一起因学生高考志愿填报引发的争议事件。该校一名老师在微信群中因3名学生未填报北大清华而愤怒解散群聊,此事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7月8日 央视新闻)
任何一个岗位都应该爱岗敬业。努力付出是一个人的态度,却不是“道德绑架”别人的理由。不能因为自己工作兢兢业业,就觉得劳苦功高,“我为某项工作付出了多少多少,别人就应当如何如何”。对应到这一新闻事件,为人师者,教书育人是本分。不管学生是否成才,不管他们的理想与选择同自己是否一致,都应尽职尽责。
老师的辛勤付出,学生们看在眼里,也会感念于心。但报考哪个学校,选择什么专业,是学生的自由。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可以基于自己的经验和判断,为学生提供参考意见,但不能武断地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自己的指令行事。学生是人,不是提线木偶,更不是家长实现理想的工具,也不是教师实现晋升、获得更多荣誉与奖金的敲门砖。
我们要给每一个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一方面,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想来没有谁比学生本人更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想做什么,很多时候,喜欢的动力与适合的重要性,远胜过名校的光环。就这一点而言,学生选择自己想报的学校和专业并无不妥,恰恰是有想法、对自己负责的体现,没有被“名校论”洗脑,认为清北一定就好。另一方面,学生终将长大,他们要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要迈出独立自主的第一步,也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而不是永远被别人牵着手走路。
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事老师的怒不可遏暴露了其专业素养的缺失。她怒斥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以一己之心填报热门专业”,认为他们是“教育的失败”。事实上,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真正以自我为中心、言行透露利己主义的反倒是这位老师。试问,难道国内的好大学只有清华和北大吗?学生们为什么就不能有其他选择?若是学生听从了当事老师的建议,却对所学专业不是很喜欢而出现厌学现象,老师是否承包“售后”?显然并不会。那么又有何理由自我标榜,对那几位“不听话”的学生进行PUA呢?
往深了思考,老师又因为什么而怒不可遏呢?是“怒其不争”?还是学生的选择与自己的“前途”挂钩?而这,需要有关部门深入调查,并从更长远的角度、更高的维度去导正。就事论事,如果当事老师真的是为了学生好,就不会发出如此言论。哪怕他们的选择真有不妥,也要耐心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尊重其最终选择。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潘玉毅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