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用环保民生双赢答好秸秆治理“综合卷”
2025-07-02 16:51:44 字号:

用环保民生双赢答好秸秆治理“综合卷”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王芷仪(湘潭大学)

近日,《湖南省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划定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号召各市按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禁烧常态、以禁促用”总体思路,制定全省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划定方案,统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限烧管控。

秸秆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部分地区秸秆随意丢弃和露天焚烧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资源浪费,造成空气污染,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且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生活用能方式发生显著转变,传统用作燃料的农作物秸秆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过剩的新情况。在此背景下,《方案》的出台适逢其时。要答好这道秸秆治理考题,不能仅仅止于“禁烧”,而应以综合利用为突破口,将生态保护刚性要求转化为民生改善收益,让政策既有“环保力度”,又有“民生温度”。

综合利用的本质是将环境治理成本转化为产业发展红利。秸秆不是负担,而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农作物秸秆含碳量达到40%,其能源密度为14.0—17.6兆焦/千克,即大约2吨秸秆的热值可代替1吨标准煤。而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秸秆产生量超8亿吨,若能充分利用,可大幅减少焚烧污染,并创造可观经济价值。因此,各地区可立足区域实际,构建“以禁促用”产业发展机制,通过“收储-加工-利用”一体化产业链条,激活秸秆资源利用价值。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群众认同。要改变“禁烧靠罚”的传统管理模式,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当地政府部门应强化服务职能,设立秸秆收储服务点,为农户提供秸秆离田、运输、销售“一站式”服务。企业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主动拓展秸秆利用渠道,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可通过接地气的宣传形式,推行“秸秆可兑换生活用品”的政策,并提供免费清运服务,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秸秆治理。这样既能解决处理难题,又能提升群众获得感,实现从“要我禁烧”到“我要利用”的转变。在“堵”住规范行为边界的同时,又“疏”通合理需求路径,才能让治理更具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政策落实需要制度护航与技术支撑。各地应建立相应的责任体系,将秸秆综合利用率、火点发生率纳入绩效考核,对工作不力地区进行预警约谈。财政部门可设立专项基金,对秸秆收储运设施建设给予补贴,为加工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在技术方面,农业部门可以联合科研机构,推广简单易操作的秸秆处理技术,降低使用成本,让好技术真正服务于秸秆高效利用,推动政策有效落地。

答好秸秆治理“综合卷”,核心在于打破环保与民生的对立思维。各地各部门应以综合利用为桥梁,在产业培育中厚植生态底色,在机制创新中提升民生质感,在制度保障中巩固治理成效,真正让政策方案转化为蓝天白云的生态画卷与群众增收的幸福答卷。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王芷仪

编辑:汪敏星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