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婷婷(广西大学)
6月24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某场考试中,出现一男子着女装替考,引发网友热议。次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官网挂出通报:校内会计学院某学生委托他人代考情况属实,拟决定给予该学生开除学籍处分。
考试作弊,花钱代考的这类新闻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大学校园,每逢期末周,总会有高校学生“迫于学业压力”,害怕挂科或者延毕,抱着侥幸心理作弊。尽管各大高校三令五申,但作弊之风仍屡禁不止。而这次中南财大“男扮女装”替考荒唐闹剧,如巨石落水,搅乱了教育公平的湖面,暴露学生的规则漠视与高校监管漏洞的同时,也为高校诚信教育敲响了警钟。
涉事学生为何甘愿冒着被开除学籍的风险也要作弊,甚至想到了“男扮女装”的荒唐手段。其背后,是功利主义与“唯结果论”的长期发酵的结果。当分数、证书被异化为学习的终极目标,甚至超过了获取知识本身的意义,那么考试这一检验学习成果的工具,也会被异化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攻克的“障碍”。而当这种功利心理在规则意识淡薄的同学之间蔓延,那么顶着风险作弊的行为就难以杜绝。因此,这件事本身不仅是涉事学生个体道德的缺失,也是当前教育体系中对诚信教育培养,长期重视不足带来的“苦果”。诚信教育没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认同与行为自觉,才会让“诚信”在作弊带来的“巨大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中南财大开除学籍的行为彰显了诚信纪律的不容践踏,是果断且必要的。但处分本身并非治本之策,高校更深层的责任在于重塑诚信教育的生态。这要求校方在强化技术监管,严查作弊行为的同时,更要将诚信教育切实融入育人血脉之中。它不该只停留在口号和冷冰冰的规则之上,而应成为贯穿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学术规范、日常行为管理的系统工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把诚信记录作为奖优评定的依据之一。让诚信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在学子心中生根发芽,恪守诚信规则才能从制度规范转化为无需提醒的自觉。
考试是高校人才选拔与学业评价的核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替考等作弊行为的存在,既亵渎了努力学习同学的考试成果,还损害了考试的权威性与公平性,更消解了教育评价的公信力。这次的替考事件的危机提醒着各大高校需完善监管,强化诚信教育培养,才能让公平正义照亮学术发展之路,守护教育纯粹,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庞婷婷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