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车机弹窗广告岂能给安全“添堵”
2025-07-04 16:52:17 字号:

车机弹窗广告岂能给安全“添堵”

□宋谋春

刘先生全款购买了一辆某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一次行驶过程中,车机系统以弹窗形式推送一则推荐购车可享积分的“广告”。弹窗遮挡住了大半个屏幕,导致刘先生看不清导航信息,错过高架桥出口,无奈点击“取消”后绕路行驶。(7月3日 央视网)

智能汽车时代,车机系统本应成为提升驾驶体验的“智慧助手”,却因一则突如其来的弹窗广告沦为干扰安全的“隐形杀手”。刘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4年车机广告投诉量同比激增210%,成为仅次于电池安全的第二大维权焦点。这一数据折射出行业发展的深层矛盾:当商业利益与驾驶安全狭路相逢,究竟该如何抉择?

车载大屏的本质是安全组件,核心功能是服务驾驶,而非商业广告位。不同于手机屏幕的私人属性,车机系统是车辆安全驾驶的核心部件。当驾驶员在高速行驶中依赖导航规划路线时,车机屏幕突然被广告弹窗占据大半个画面,不仅直接遮挡关键行车信息,更迫使驾驶员在分神操作与误判风险间艰难权衡,这是车机功能定位的严重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也明确要求弹窗广告需“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这些法律条款的核心,正是对驾驶场景安全性的根本性保障

解决这一问题,行业需要建立“安全优先”的技术伦理。 车企不应将车机系统视为流量变现的新战场,而应将其打造为守护安全的“数字堡垒”。一方面,可借鉴手机操作系统的“驾驶模式”,开发静默驾驶模式——当车辆启动时自动屏蔽所有非必要信息推送,仅保留导航、胎压监测等核心功能。另一方面,需重构广告投放逻辑:例如在停车状态下允许精准推送充电桩优惠、保养提醒等实用信息,既满足用户需求又实现商业价值。这种“场景化投放”模式,既能避免干扰驾驶,又能通过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品牌黏性。

同时,立法规范与行业自律需双管齐下。目前国内尚未出台针对车机广告的专项法规,车企多通过用户协议中的模糊条款获取数据授权。这种监管空白亟待填补。建议参考电视开机广告治理经验,明确禁止行驶中弹窗广告,并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将涉及安全驾驶的功能模块列为广告禁区。同时,行业协会应牵头制定智能汽车车机广告服务规范,细化广告展示时长、频次、关闭方式等标准,引导车企在合规框架内探索商业模式。

车载大屏是驾驶员的“第二双眼睛”,这双眼睛该看的,是前方的路况、车辆的警示,而不是商家的促销信息。当车企学会为安全“静音”,当法规能为安全“兜底”,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实现汽车智能化与人性化的平衡,而不是让便利成为安全隐患。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宋谋春

编辑:吴海刚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