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投入10万元,100天后将获得本金和利息共计28.9万元。”王志红信了。这是他在一款短剧App上,精挑细选的一个收益率高的短剧项目。从2月14日到5月22日,短短三个月,王志红一家三口累计投入41.87万元。他4月底没有提现,到了5月才准备提取收益,发现已经无法提现。他“短剧投资人”的暴富梦,只持续了不到3个月。目前,王志红提供的“立案告知书”显示,该案件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公安局已立案侦查。(8月16日 中国新闻网)
“投10万,躺赚28.9万”“轻松当富翁”……当这样的诱惑,配上“女保洁逆袭成女富豪”的短剧情节,不少人就像王志红一样,一头栽进了“短剧投资”的陷阱。从小额提现尝到的“甜头”,到最后血本无归的绝望,这场精心设计的“短剧式诈骗”,说穿了,就是披着“行业风口”外衣的财富骗局。
微短剧市场确实火了,规模号称破500亿,用户超6亿。但这股“热乎劲儿”,恰恰成了骗子的“诈骗流量”。他们利用大家对新兴行业的不熟悉,把“投资短剧”吹成“下一个风口”,画着“保本保息”“月入过万”的大饼。王志红的遭遇很典型:第一次投500元,拿回了583元。这点小甜头就像鱼饵,一步步卸下了他的防备。接着,“区域代理”“财政补贴”等花哨概念轮番上阵,让他在“共享红利”的美梦里越陷越深。
这种“剧情式骗局”,瞄准的就是人性弱点。“短剧式诈骗”最狡猾的地方,在于它把骗术和短剧内容死死绑在一起。那些“底层逆袭”“财富暴增”的剧情,本来就是编出来让人爽的,却被骗子包装成“投资指南”,好像跟着平台操作,普通人也能复制剧里的暴富神话。这种“剧情照进现实”的错觉,让不少人彻底迷糊了,分不清戏里戏外。
更需要警惕的是骗子的“心理操控术”。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先用小利让你尝到甜头、建立信任;再用平台里不断上涨的“账户余额”给你制造“虚假财富”的幻觉;最后,在你真正想提现时,抛出“提现需追加投资”之类的理由逼你继续投钱。每一步,都精准踩在人的贪心和侥幸心上。甚至当王志红发现不对劲,质问客服时,反被指责“没看清条款”,弄得他自己都开始怀疑是不是搞错了,这种把责任推给受害者的套路,正是骗子瓦解人心防线的关键一招。
要戳穿“短剧式诈骗”的画皮,首先自己得醒醒。记住那句老话: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对“保本保息”“短期暴富”这类宣传,要本能地拉起警戒线。新兴行业或许有机会,但绝不是“躺赚”的温床。投资前,得搞清楚背后的门道,别光听平台忽悠。
同时,监管和平台也不能缺位。一方面,要狠狠打击这些虚假投资平台,多曝光典型案例,让骗子无处藏身;另一方面,短视频和应用商店平台得把好关,加强审核,及时下架那些涉诈的App和推广内容,掐断骗子的传播链。
女保洁变富豪的故事,看看短剧图个乐子就行了。现实里,哪有什么捷径可走?更别指望不劳而获。面对“短剧投资”的诱惑,多一分清醒,少一分贪念,才能捂紧自己的钱袋子。毕竟,真正的财富,都是靠双手实打实挣出来的。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