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体重400斤乘客坐高铁引争议,谁在苛求“绝对公平”?
2025-08-18 15:26:46 字号:

体重400斤乘客坐高铁引争议,谁在苛求“绝对公平”?

73f065212ebb4003ac55da8767c0d3dc.jpg

□李娜(长沙理工大学)

近日,有网友发图文称,乘坐高铁二等座时,因邻座乘客体型较宽,体重约400斤,导致自己难以正常就座。该网友质疑铁路部门售票时未考虑乘客体型差异。(8月17日 《潇湘晨报》)

网友的抱怨迅速点燃舆论场,有人质疑铁路售票系统无视体型差异,有人直指“胖子就该买两张票”,更有甚者认为体型特殊者不宜使用公共交通。铁路部门回应:“暂无针对性改进办法”,仅建议现场协调换座。

从泡面禁令引发的味道之争,到孩童哭闹激起的静音之战,再到今日体型差异带来的空间挤压,高铁这节金属车厢,一次次成为公共文明的试金石。每位乘客都带着自己对文明秩序的蓝图,渴望投射到这片共享空间里。然而,当泡面味被视为对嗅觉公域的侵犯,孩子啼哭被看作对听觉秩序的破坏,特殊体型被当作对物理空间的僭越时,我们对文明的追求,是否正滑向对“绝对公平”的苛求?当各类特殊情况被要求逐一清除,高铁是否正变成一个只容纳“标准件”的移动无菌室?

困境的根源,首先在于个体诉求与公共边界的模糊地带。我们梦想的完美秩序与现实的参差多态在此狭路相逢。购票时,每个人都默认获得了与座位匹配的物理空间,一旦这预期被打破,不满便油然而生。但另一方面,体型特殊的乘客同样拥有平等使用公共交通的权利。他们的身体特征,可能源于基因、疾病或不可抗力,并非主观的“越界”。同样,有人视泡面气味为污染,坚持公共空间应无异味;也有人认为,在有限的旅途中,泡面是经济实惠的选择,普通人的便利不应被剥夺。可见,公共空间的“文明”标准绝非铁板一块。它更像一张由无数个体诉求编织的网,每个节点都有其合理性,却又彼此纠缠。

高铁矛盾频发,屡成焦点,正因为它是现代陌生人社会的浓缩版。在这个临时组建的微型社会里,缺乏长期相处形成的默契与包容,却必须在有限时间内紧密共享空间。没有亲友间的缓冲,没有熟人社会的人情约束,每个人的言行都直接暴露在陌生人的审视之下。任何一点“不合群”,都可能被放大为“不文明”。这种疏离感,让我们更容易诉诸冰冷规则代替理解,用指责代替体谅,最终将文明简化为一套苛刻的行为准则,而非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温度。

须知,文明的真谛,在于走向精细的宽容,而非制造粗糙的对立。它要求我们穿透表象,辨别主观行为与客观状态,孩子哭闹是其生理特征,特殊体型可能是基因或疾病使然,泡面或许是旅人唯一负担得起的餐食。将无法选择的生理状态或生存无奈与故意踢椅背、外放视频等主观不文明行为混为一谈,是公共讨论的致命误区。

高铁部门面临的服务考题不会停止,乘客间的文明之争也仍将继续。要答好这份问卷,需要我们重新理解文明的本意。文明,从来不是整齐划一的模具,而是在差异中寻找平衡的智慧。它不是强求所有人符合同一标准,而是在承认“不同”的前提下,构建彼此包容的相处之道。

高铁飞驰,载着高矮胖瘦、悲欢各异的鲜活个体。当我们手持那张按身份证号分配的车票,与形形色色的陌生人一起开启一段短暂的旅程,不妨一起思考公共生活的真谛。真正的文明,不在于打造一个消灭所有差异的“无菌舱”,而在于学习如何与必然存在的“不同”共生共处。

规则的主干向上生长,而文明的根系深扎大地。真正的文明,从来不是千人一面的单调,而是和而不同的丰富。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娜

编辑:吴海刚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