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淇
日前,时尚品牌Zara的两则广告因模特“瘦得不健康”在英国被禁播,引发广泛讨论。英国广告标准局认为,广告中模特憔悴的状态和突出的锁骨可能传递不健康的身体观念,而Zara虽以“模特持有健康证明”回应并删除广告,但这一事件已超越单一品牌的争议,折射出时尚行业审美标准与社会健康价值观、监管规范之间的深层互动,也为人们思考商业表达与公众责任的边界提供了独特视角。
时尚行业作为潮流引领者,其广告不仅是商品展示,更是审美观念的传播载体。长期以来,部分品牌过度推崇“骨感美”,将极瘦身材与“高级感”“时尚度”简单绑定,单一化的审美导向正潜移默化影响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身体认知。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界定,BMI指数低于18.5即为消瘦,而时尚行业一些模特的身体指标远低于这一标准。广告镜头反复聚焦于突出的锁骨、纤细的腰围,让“零号身材”成为追捧的标杆,易使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越瘦越美”的误读,甚至诱发节食、催吐等损害健康的行为。要知道,审美可以多元,但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商业可以创新,但不能触碰危害公众福祉的红线。英国监管机构的禁令,正是对上述潜在风险的主动防范。
值得一提的是,Zara提出的“医疗证明”,固然说明模特拍摄时的身体状况符合基本标准,但忽视了广告传播的放大效应。单个模特的健康状态,不能等同于广告传递的整体导向。“瘦到极致”的形象反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其潜移默化的影响足以扭曲人们对健康美的认知。
有人认为,限制特定风格的广告是对创作自由的干涉,是“审美上的过度干预”。但事实上,任何商业表达都不是绝对自由的,其边界在于是否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正如香烟广告必须标注“吸烟有害健康”,酒类广告严禁诱导未成年人饮酒,时尚广告同样需要兼顾商业价值与社会影响。
时尚品牌追求独特风格、塑造品牌调性无可厚非,但不能凌驾于公众健康之上。健康的美从来不是单一的,可以是纤细的,也可以是健硕的;可以是清瘦的,也可以是丰腴的。品牌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审美表达,但没有权利将可能危害健康的标准包装成“唯一正确”的潮流。
近年来,不少品牌开始尝试多元化的模特选择,大码模特、自然妆容、不同肤色的形象逐渐出现在广告中,这些尝试获得了广泛认可。这说明,时尚的生命力不在于固守单一标准,而在于展现多元之美;商业的长久之道,不在于迎合极端审美,而在于与社会健康价值观同频共振。
对于监管者而言,需要在尊重商业规律与维护公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通过建立清晰的标准,明确广告中不得出现可能引发健康风险的身体形象展示,同时避免过度干预正常的审美表达。对于企业来说,更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健康理念融入品牌价值,在广告策划、模特选择、形象塑造等环节坚守健康底线,用多元审美替代单一标准,用积极导向替代极端示范。
说到底,潮流的底色应当是健康,当广告中的模特不再被体重秤和卷尺定义,年轻人不再为“不够瘦”而焦虑,品牌真正理解“美”的内核是自信与健康,时尚行业才能真正成为美的传播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孔德淇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