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15天免费住”不是终点,而是人才争夺战的起跑线
2025-08-11 20:21:03 字号:

“15天免费住”不是终点,而是人才争夺战的起跑线

□王志高

日前,由珠海市委组织部、共青团珠海市委员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新修订的《“珠海青年人才驿站”运行管理工作方案》出炉,面向来珠求职青年(含港澳青年)提供最长15天免费住宿,同步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城市融入等一站式服务,为跨地区求职青年打造“住宿+就业”服务平台,吸引更多异地青年圆梦珠海。(8月10日《珠海特区报》)

珠海这一招,看似是给求职青年送了一张“免费床”,实则是给城市未来下了一注“活期存款”。但别急着鼓掌,免费住宿只是人才争夺战的入场券,不是决胜牌。如今各地抢人政策花样百出,送户口、发补贴、配公寓……珠海若真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中胜出,光靠15天的“试睡体验”远远不够。

提供免费住宿,本质是降低求职者的“决策成本”,但真正留住人才的,从来不是一张床,而是一张“发展蓝图”。年轻人要的不是“包住15天”,而是“扎根15年”。珠海若只把人才驿站当作“求职中转站”,那这些青年大概率会成为城市的“流水客”。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能否让人才从“暂住”变成“常住”,从“过客”变成“主人”。

对比深圳的“人才房”、杭州的“创业补贴”、苏州的“技能提升计划”,珠海的“15天免费住”显得单薄。年轻人要的是机会、是前景、是归属感。如果珠海不能在产业生态、薪资水平、职业发展上同步升级,再长的免费住宿也只是“暂缓之计”。

眼下不少城市的人才政策陷入误区:以为给点甜头就能圈住人,结果成了“政策撒钱,人才薅羊毛”。珠海要警惕这一点。免费住宿可以吸引人,但若后续配套跟不上,反而会透支城市信誉。比如,有人钻空子,把人才驿站当“免费民宿”,住满15天就换下一站;或者企业配合造假面试通知,套取资源。政策善意若被滥用,最终只会沦为“人才争夺的泡沫”。

真正的智慧在于,把短期福利转化为长期黏性。比如,珠海可以设立“驿站-就业-安居”链条:住驿站的人,若成功入职本地企业,可享受租房补贴;工作满三年,优先申请人才公寓。让政策形成闭环,才能把“流量”变成“留量”。

珠海的优势在于区位——毗邻港澳,面向南海。但区位只是舞台,戏好不好看,还得看剧本和演员。年轻人选择城市,本质是在选择自己的“人生剧本”。珠海若想脱颖而出,不能只做“包租婆”,更要做“造梦者”。

建议珠海打出组合拳:一方面,瞄准高端制造、生物医药、跨境金融等产业,打造“高价值岗位池”,让人才有奔头;另一方面,激活城市文化,营造年轻态的生活氛围——比如降低港澳青年创业门槛、打造“珠澳青年艺术节”、设立“跨境职业资格互认区”。只有让人才看到“此地有钱途、有生活、有未来”,免费住宿才会变成人才留珠的“序章”。

说到底,人才抢夺战拼的不是谁的政策更“大方”,而是谁的生态更“健康”。珠海若能以驿站为起点,构建“引才-育才-留才”的全周期体系,那么今天的“15天免费住”,或许就是明天“15年黄金期”的伏笔。否则,再好的政策,也不过是城市竞争中的“临时抱佛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志高

编辑:刘经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