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带四娃坐高铁被要求补票,规则不应给“特殊”开口子
2025-08-13 09:57:02 字号:

带四娃坐高铁被要求补票,规则不应给“特殊”开口子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秦明石(长沙理工大学)

近日,福建龙岩,一单亲妈妈发视频称,自己带四个孩子坐高铁回家探亲,其中两名儿童在6周岁以下,两名儿童已年满6周岁。女子提出给两名6周岁以上的儿童补票,列车员则要求除此以外还需给一名6周岁以下儿童补票,遭到女子质疑。

根据铁路部门规定,一名成年旅客仅可免费携带一名六周岁以下儿童乘车,超出者则需购买儿童票。因此,这位母亲除了按规定需为两名六周岁以上孩子购票外,也理应为第三位年幼孩子购票,工作人员的做法合乎规则。

规则面前无特权,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法律与规则的平等性,要求其对所有主体一视同仁。单亲妈妈的境遇值得同情,但同情不能凌驾于规则之上。若以“弱势”为借口突破规则,实则是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变相否定。真正的社会公平,是让规则成为普惠性的保障网,而非为特定群体开“绿灯”的特权通道。对单亲妈妈的帮扶,可通过社会救助、公益组织等渠道提供针对性支持,而非在公共交通规则执行中搞“例外主义”。

对特殊情况的体恤,本不该与规则执行混为一谈。单亲妈妈携四子出行确属不易,其困境值得社会关注与帮扶。但解决之道,应在于完善针对特殊群体的公共服务制度设计——如设立多孩家庭出行优惠、单亲家庭交通补助等专项政策,而非在规则执行环节“开口子”。列车员现场要求为免票名额外的儿童补票,恰恰是恪守规则底线的表现。公共服务者的职责,首先在于维护规则的严肃执行,而非成为“情大于法”的裁量者。

列车员坚持要求补票,守护的不仅是车厢秩序,更是所有旅客对公平环境的共同期待。飞驰的高铁,承载的应是规则意识与契约精神。单亲妈妈的困境需要制度性温暖去化解,而非规则的弹性去妥协。

所以,规则刚性不代表人文关怀的缺位。在执行规则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耐心解释规则逻辑、协助联系家属或社会支持资源等方式,传递制度温度。但解释与协助的前提,是规则底线不可动摇。这不是冷漠,而是在守护公共秩序的根基后,以配套服务延伸关怀触角。

规则是公共秩序的基石,其公平性正在于不因个体境遇而弯曲。特殊困难值得全社会以制度性善意去回应,但规则的刻度不应在人情面前伸缩不定。只有当“规则面前无例外”成为社会共识,公共服务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可及的公平。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秦明石

编辑:刘经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