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德梅(广西师范大学)
近日,澎湃新闻“马上测”实测芒果TV、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哔哩哔哩五款APP发现,即便开通不同级别的会员,所获得的“广告特权”也多仅限于去除“前贴片广告”,但暂停广告、植入广告等十几种形式的广告仍可能出现,部分无法关闭。
对于广告,广告商费尽心机,用户却避之不及。许多网友表示:“不要再在广告里插播电视剧了!”本以为点下“充值会员免广告”的按钮就能一劳永逸,但播放平台VIP套娃机制不断,即使充值了普通VIP,后面还有SVIP等着;签订的用户条款又长又细,字里行间的霸王条款更是令人难以捉摸。广告的无孔不入、见缝插针,与播放平台蝇营狗苟,造成了如今电视剧中广告泛滥的现象。
这不禁让人想起几年前看电视强制购买会员的风波。用户的目的很明确,买电视是为了看电视,买会员是为了免广告。可偏偏平台似乎就不想遂了消费者的愿,总想在任何涉及“消费”的过程中插一脚,把能薅的羊毛都一网打尽,对消费者步步紧逼。事实上,短期内平台虽然能获得一定收益,但此类行为不仅会引起普通用户的反感,长此以往更会瓦解忠实用户的信任。
据澎湃新闻调查,未开通会员时,一些视频平台的剧集前均有近一分钟不可跳过的“前贴片广告”。而一些平台购买VIP后,仍然需要观看大量广告,甚至连最基础的片前广告都可能无法跳过。如此,购买的会员服务将变得毫无意义。广告的目的是促进品牌消费,但问题是,大规模投放、强制观看只会令消费者愈发反感,最终适得其反。
《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播出电视剧时,不得在每集(以四十五分钟计)中间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第十八条规定:“除电影、电视剧剧场或者节(栏)目冠名标识外,禁止播出任何形式的挂角广告。”播放平台要保障会员广告特权,先要保证广告行为合法,杜绝广告推送的“擦边球”,还消费者一个清朗的观影空间。
长期来说,播放平台的“装睡”是否是为了实现对消费者的一种规训,企图进一步牟利?
目前,为了尽可能争取用户量,不少平台都采取电视剧独播的形式,这种竞争方式无可厚非。但近几年,视频网站的广告已经从最初的片前广告进化出了多种形式,一集四十分钟的电视剧,早已被各种形式的广告塞得满满当当。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广告的多样性繁荣,百花齐放的广告为何总要盯着这小小的屏幕?随着投放的广告越来越多,播放平台一步步试探用户的底线,用户因观看电视剧的需求难以摆脱对平台的依赖,长此以往,容忍叠加必然激起消费者的愤怒。
视频播放平台广告泛滥已是长期问题,平台若再不对此现象提高警惕,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消费者使用体验,那么等到这颗积怨已久的“毒瘤”发作时,苦果必然难以下咽。并且,网络内容百花齐放,短剧、微电影等免费、无广告影片越来越受欢迎,当电视剧逐渐被取代,那时如果再喊电视剧被“冷落”,恐怕为时已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温德梅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