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评论员能用AI写稿吗?
2025-08-15 20:26:32 字号:

评论员能用AI写稿吗?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李琛 (湖南师范大学)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经典作品《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沉迷于骑士小说,带着侍从桑丘·潘沙外出冒险时,他们在荒野中看到了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将其视为“巨人”,不顾桑丘的劝阻,挺起长矛向风车冲锋。结果风车翅膀不仅将他的长枪折断,还把他连人带马地扫了出去,摔得狼狈不堪。

堂吉诃德的所作所为,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是很可笑的。然而福柯却认为:堂吉诃德不是疯子,而是对古老相似性的朝圣者;在他的著作《词与物》里,随着“词与物”关系从直接关联转向符号关联,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从实体转向话语体系本身——而堂吉诃德所处的历史背景,正是一个“词与物不断分离”的时间,是的,他还没来得及意识到“风车”与“巨人”的实质之异,便充满热忱地挺起长矛开始冲锋了。

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当评论员将AI作为惯用的写作工具时,就如同堂吉诃德对骑士小说里的符号秩序的沉湎——以词为马,却离真实的土地越来越远。因此,我们需要在每个不自觉地举起“惰性”长矛的当下,反复提醒自己:我是否正像堂吉诃德一般,对着符号的“风车”发起堂皇却空洞的冲锋呢?

引用《逻辑哲学论》里最重要的一句话:“那些我们无法言说的,我们必须保持沉默。”AI写作的核心困境,恰恰在于其符号系统的“不及物性”。它娴熟于在既定的语言秩序中排列组合,却无法触及符号秩序之外那沉默的“不可言说之物”。当情感暗流如岩浆积聚、社会变革如地火奔涌,AI的文本却仍可能陷在堂吉诃德式的“将村野旅店化为城堡”的幻觉里,它看不见时代真实的痛楚与颤栗,只有一套光滑却陈旧的语词盔甲——符号的牢笼不仅囚禁语言,更囚禁了我们对真实世界的感知触角。

我想起楚浮的《四百击》:十三岁的安托万逃出少管所,一路奔向大海。镜头跟在他身后,没有一句台词,只有脚步声和越来越重的呼吸。当浪头第一次拍上他的脚踝,画面突然定格——那不是胜利,也非自由的确证,而是一种悬而未决的震颤:世界辽阔,我却尚未学会命名。安托万在那一刻的沉默,比任何旁白都更接近“不可言说之物”。我认为AI写作最缺的就是这帧定格——它能让文字一路狂奔,却无法在浪头打上来时让时间停住,让那阵咸涩的风真正吹到读者的脸上。

评论员若把自己交给算法,便等于把安托万最后的回头一望也剪掉——只剩一部永不定格的逃亡片,在光滑的轨道上呼啸而去,观众却永远触不到海水。因此,当AI生成的评论文本在公共领域泛滥,我们要警惕的不是“机器取代人”的末日神话,而是人类评论员自觉退位,把“最后一击”让给算法的情况正在发生——那最后一击,本应由人的疼痛、愤怒与希望共同完成。

宋玉在《风赋》中说“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大风是极大之物,青萍是极小之物。风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风极大的时候,排山倒海,山岳也知道;风初起的时候,却非常轻微,只有最小的青萍可以感知。禀赋有敏钝之别,位置有高下之差,忧患的感知亦有先后、轻重之分。“青萍之末”的颤动,于AI的写作而言,是“夏虫不可语冰”之事。它作为生命体嵌入世界时,那最细微、最私密、最难以符号化的体验震颤——肌肤接触冷空气的瞬间收缩,人群低语中捕捉到的情绪,政策文件字里行间尚未成型的潜在涟漪,宏大叙事背后个体眼神里一闪而过的迷茫或坚韧。是的,AI可以分析飓风的路径、计算风力的等级、描绘风灾的惨状,但它无法成为那株感知到“风起于青萍之末”的青萍本身——它缺乏那种与大地、与空气、与周遭生命体直接共鸣的具身性敏感度。

评论员若沦为AI的“操作员”而非“感知者”,便形如站在高台上只观飓风的山岳,虽知其浩大,却错过了风起时那决定性的微弱信号。他们可能熟练而轻松地运用AI生成的华丽辞藻、严密逻辑和数据佐证,构建起一座座符号的城堡,评论着“飓风”的威力与影响,却难以得见“青萍之末”那最初、最真实的颤动,甚至不自知地将其规训、消解在既有的符号秩序里。这种写作,效率再高,也不过是堂吉诃德式冲锋的现代翻版——对着由数据和既有话语构建的“风车巨人”发起精准却失真的攻击,其评论的矛尖,永远无法刺入时代肌理里最幽微的酸痛。

评论员能用AI写稿吗?我的答案是:能,但必须加上一条苛刻的前提:用AI写稿之前,先把自己放逐到“青萍之末”去——让肉身去闻、去疼、去迷路,直到把无法被任何语料库收纳的词句攥出汗来,再回来按键盘。否则,AI评论出再锋利的句子,也只是在读者的心头上刮出几道无关痛痒的火花。可以借AI之舟,却必须自己先潜进水里;可以借AI之翼,却必须自己先折断一次骨头。评论的最后一击,永远要由那颗在青萍之末颤过的心亲自完成——否则,我们宁可保持沉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琛

编辑:刘经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