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世运会为体育打开多元价值空间
2025-08-15 21:10:51 字号:

世运会为体育打开多元价值空间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林天阳(云南财经大学)

成都世运会的赛场像个热闹的市集,荷球的战术板与飞盘的旋转轨迹在阳光下交织。这里没有奥运赛场那般紧绷的竞技氛围,却藏着体育更丰富的模样——它可以是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场射箭时的专注,也可以是小朋友在体验区第一次拿起球杆的雀跃。世运会没有颠覆体育的竞技属性,而是为其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多可能性的门。

那些听起来小众的项目,其实是体育多样性的活化石。浮士德球里藏着欧洲乡村的集体记忆,棍网球延续着北美原住民的运动智慧。世运会没有因为它们小众就将其拒之门外,反而为荷球搭建了国际舞台,让软式曲棍球从社区球场走进大众视野。这种对“非主流”的接纳,恰恰印证了体育的本源:人类创造运动,从来不是为了划出高低贵贱,而是在不同的身体律动中寻找共鸣。

“残健共融”的赛场,藏着体育最温柔的平等。射准射箭比赛里,当健全运动员与残疾人选手共用一个靶位,观众的掌声不会因为谁的身体有差异而打折。中国选手龙邓喜认为,和健全人交流潜水技巧让他收获良多,这种技术层面的平等对话,比任何“特殊照顾”都更有力量。体育在这里卸下了“完美身体”的枷锁,证明无论何种形态的生命,都能在运动中绽放韧性。

世运会的“孵化”功能,更像一种耐心的陪伴。腰旗橄榄球即将踏入奥运殿堂,荷球或许还在等待时机,但世运会让它们在同一个赛会里自在生长。它不强迫飞盘变得“更竞技”,也不要求柔术放弃传统规则,就像园丁对待不同的花草,给予阳光雨露,却不规定它们必须同时开花。当成都的赛场赛后变成大众体验点,这种从“专业赛事”到“生活场景”的转化,让体育真正融入日常。

在金牌叙事之外,世运会找到了体育的另一种表达。荷球赛场的欢呼里有协作的快乐,飞盘落地时的掌声里有尊重的温度,残疾人运动员击掌时的笑容里有超越胜负的坦然。这些瞬间不是对竞技精神的否定,而是让体育回归更完整的模样既要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也要容得下纯粹的热爱与简单的快乐。

当小朋友在体验区问“我打得不好也能玩吗”,世运会的答案藏在每个项目的规则里:体育从来不是少数人的游戏。它构建的不是一个取代奥运的体系,而是一个与之互补的空间。在这里,竞技与参与可以共存,精英与大众能够相遇,不同的身体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坐标。这种多元共生的状态,或许正是体育最该有的样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林天阳

编辑:刘经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