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8月24日,有网友反映山东威海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存在“丁义珍式”窗口。该视频显示,检验科工作台前,一名男子蹲在地上,趴在窗口和里面戴口罩的医护人员在沟通。8月25日,该院答复媒体记者,承认缺乏人性化考虑,闻过即改,院方已决定加装对讲机,“患者不用低头,直接对着对讲机讲就行”。(8月26日《现代快报》)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丁义珍式”窗口本应成为服务行业的“反面教材”,但山东威海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的窗口,让患者不得不蹲在地上,趴在窗口与工作人员沟通。这不仅是设计的滞后,更暴露了部分机构“重标准、轻体验”的服务理念短板。即便承诺加装对讲机整改,但若只停留在“解决沟通姿势”的表层,不根治“忽视患者感受”的核心问题,类似“反人性”的服务漏洞仍可能反复出现。
最近这几年,陆陆续续爆出了不少“丁义珍式”窗口。“丁义珍式”窗口再现,根源是“被动服务”思维作祟,把“合规”当“标准”,把“群众便利”抛在脑后。医院工作人员称窗口是“2002年按当时行业标准建设”“有预留空间、沟通无障碍”,这番解释看似有理,实则暴露了关键问题:服务标准不应是“刻在图纸上的固定数值”,而应是“落在患者身上的真实体验”。2002年的设计标准,能否适配当下患者的就医需求?“医护弯腰能沟通”,是否等同于“患者蹲地也合理”?显然,医院长期以“合规”为借口,忽视了患者蹲地时的尴尬与不适,把“完成基本服务”当成了“做好服务”,这种“被动应付”的思维,才是“丁义珍式”窗口长久存在的根本原因。
“加装对讲机”的整改,是“亡羊补牢”的补救,却难掩“事前无感知”的服务缺位。面对网友质疑,医院迅速回应“当天安装对讲机”,速度值得肯定,但整改措施仍显局限:对讲机解决了不用低头说话的问题,却没回答为何早没发现问题,是日常服务中从未关注过患者的姿势?还是收到过类似反馈却未重视?从“患者蹲地”到“医护弯腰”,这种错位的沟通场景,本应是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肉眼可见的问题,却要等到网友曝光后才“紧急整改”。这说明医院缺乏主动观察患者需求的意识,没有建立“从患者视角看服务”的评价机制,只能在问题暴露后被动补救,而非提前预判、主动优化。
根治“丁义珍式”窗口,需从“改硬件”转向“改理念”,让“患者为本”从口号落到细节。“丁义珍式”窗口的核心矛盾,从来不是窗口高度或有无对讲机,而是服务者是否把患者放在平等位置。医疗机构要做的,不只是整改现有窗口,更要重构服务评价标准:在设计或改造设施时,多让患者参与意见,而非仅参照行业标准;在日常巡检中,多从患者视角体验流程,比如蹲下来感受窗口高度、走一遍就医路线,主动发现图纸上看不到的问题;更要建立常态化反馈机制,让患者的不满能及时传达到决策层,而非等到上网曝光才引起重视。只有把“人性化”从“事后整改的要求”变成“事前设计的原则”,才能真正杜绝“反人性”的服务漏洞。
如此长的时间,足够让服务理念迭代升级,却没能让“丁义珍式”窗口彻底消失。这提醒所有服务行业:“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不应随着剧集落幕而淡化;“人性化服务”也不应只靠网友监督和媒体曝光来推动。对这家医院而言,加装对讲机是整改的起点,而非终点;唯有彻底抛弃“被动合规”的思维,真正把“患者感受”放在首位,才能让“蹲地沟通”的尴尬不再上演,让就医服务既有医疗温度,也有人文温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