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熙媛 李墨涵
很多人对常德的了解,始于中学语文课本中那篇《桃花源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让人心驰神往。
直到真正来到常德,站在老城墙下,指尖抚过那些弹痕,才明白,世界上哪有什么真正的世外桃源,有的只是人们冒死守护的幸福家园。
1943年11月,侵华日军挥师十万进攻常德,直扼“川黔咽喉”。
在侵略者的进攻下,正面战场上满是血与火的悲壮。八千虎贲血战十六个昼夜,与城共存亡,他们以生命为代价阻滞日军的进攻,以气贯长虹的壮举点燃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在国际反法西斯战场上竖起了中国军人铁骨铮铮的丰碑。
而敌后战场,中共常德党支部深入民众,组织、动员百姓以各种形式支援抗战,成为正面战场的有力支撑和坚强后盾。
初访常德,我们看到了将士的英勇,再探常德,我们读懂了人民的坚守。常德抗战的英雄底色,更见于万众同心的家国情怀。
1941年的那场常德细菌战,给无数常德人民带来了噩梦。后来,常德人民又踏上了长达11年的跨国诉讼路,他们克服语言障碍与重重阻力,只为求得一份迟来的公正。
终于,在2002年,东京地方法院从法律层面确认了常德细菌战的事实,虽然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谢罪赔偿,但判决让更多人看见战争遗留的伤痛,也唤醒更多追寻正义的行动。
他们身体力行的执着也激励我们青年接过叩问正义的接力棒,继续这场“追寻历史真相与正义”的事业。
如今的常德,德山叠翠,沅水安澜,又宛如一座“桃源”。但我们明白,一个地方能够成为“桃源”,从来不是因为这里天赋异禀,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辈辈先人用生命守护、在传承中新生的人间热土。
虽然硝烟已散尽,但我们需要铭记这幅盛景来之不易,是我们要接续守护的大好河山。
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一代青年,这次探访给与了我们一次亲历历史的机会,让我们与当时的人有了同一段心境。于和平年代回望历史的苦难,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和平的珍贵。
“桃源不必在深山”,而是在眼前与脚下,前辈用生命守护的“桃源”,需要我们每个人肩负起时代的重任来接续建设。而我们作为学生,如何接过这一棒?
答案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一次真诚的选择里:是否坚定,是否勇敢,是否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来源:红网
作者:傅熙媛 李墨涵
编辑:张广蓉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