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凡(重庆大学)
因招聘引发社会关注的胖东来,其“面试真题”近日在网络平台被公开叫卖,已形成一条包含资料售卖与面试培训的产业链。号称通过率可达80%,培训课程每1.5小时定价260元。对此,胖东来多家门店回应:公司从未对外公开过任何面试题目,面试并不难,请应聘者切勿轻信。(8月27日 《大河报》)
而胖东来“真题”热卖背后的重要推手则是其高薪、高福利的待遇和青年人对“尊严就业”的饥渴。据2025年初公布的数据,胖东来员工刨除社保和税的平均实发工资为9886元,店长月薪为78058元,远高于河南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同时,胖东来员工年休假40-60天、每周工作不超过36小时,还有“委屈奖”、心理疏导等福利。
在优质岗位竞争日趋激烈、求职者对稳定且有保障的工作机会格外渴求的当下,优质岗位的稀缺性被无限放大。求职者将每次面试视为“背水一战”,试图通过付费辅导换取心理安全感,形成典型的“花钱买心安”逻辑。胖东来面试辅导“老师”宣称经过他的培训,入职概率能达到80%,正是击中了求职者的就业压力和机会焦虑。
不只是胖东来,从互联网大厂的“简历修改服务”到外企的“模拟面试”,就业市场的“应试辅导”需求正在持续膨胀。企业面试风格差异极大,岗位的工作需求也有所不同,如胖东来等服务性行业更侧重对服务理念的理解,而传媒公司则会更聚焦于项目实操经验的积累,所以没有垂类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往往会对“非标准化考核”产生陌生感,需要渠道来快速弥补信息差,面试机构则趁机以“内部秘籍”为噱头快速获利。
所以,求职者面对鱼龙混杂的培训市场,务必以官方信源为主要信息渠道,警惕各类“真题陷阱”。胖东来已明确声明“不设固定题库,从未公开笔试题”,市场上流传的所谓“回忆版真题”实属二次加工甚至主观推测,并非可靠依据。企业官方网站、招聘公告以及官方客服,才是获取真实信息的权威渠道,任何需付费购买的所谓“内部资料”,其真实性都有待考证。
如确需借助外部信息查缺补漏,务必核实发布机构的资质。当前这类资料与服务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私人账号售卖,缺乏权威机构背书,交易也往往引导至无担保的微信平台进行,风险较高。因此,建议优先选择从业背景透明、信誉良好的服务机构,并对“超高通过率”“考官亲授”等宣传话术保持审慎态度。
最关键的是,应聚焦于那些能提供企业架构解析、岗位核心能力拆解、行业动态解读等有价值内容的服务。例如,针对胖东来,可深入调研其“员工幸福指数”管理体系或典型服务案例,借助专业人士的解读,理性评估自身能力与目标岗位的匹配度,而非机械套用“话术”和应试模板。
当下,部分求职者对“面试真题”的追捧,本质上是传统应试教育中“培训=提分”逻辑向多元就业市场的机械迁移。这种思维将面试简化为可套路化的解题,沉迷于搜寻所谓的“标准答案”,试图以技巧速成替代能力沉淀,却忽视了企业招聘的核心诉求——岗位适配性与长期发展潜力。
面对付费培训制造的“隐形门槛”,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官网声明、招聘公告等官方渠道强化透明度,主动打假“真题贩卖”产业链,维护公信力;另一方面在焦虑贩卖盛行的时代,求职者则需回归能力本位,明白真正的“真题”不在题库,而在自身价值与岗位需求的深度匹配中。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徐思凡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