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人还未去世就宣传火化,这工作做得过头了
2025-08-20 21:10:18 字号:

人还未去世就宣传火化,这工作做得过头了

□梁勇

近日安徽阜阳颍上县红星镇一村民发布视频称家中老人尚未去世,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就上门要求火化。视频显示,一位老人躺在地上,工作人员站在门口,家属情绪激动。(8月20日 中国新闻网)

面对质疑,当地镇政府回应称,当地有“人快去世时放在地上”的习俗,工作人员当时正在进行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并非要求立即火化。同时介绍说,这项工作是依据县政府文件开展,每天在7个村进行入户宣传,提供免费遗体接运、火化及骨灰寄存服务。

根据镇政府回应,虽然工作人员上门是宣传殡葬政策,与家属所说的“被要求火化”有出入。但在老人还没有去世的时候,无论是“被要求火化”,还是宣传殡葬政策,都不合时宜、伤害家属感情,可谓是主动过了度,工作过了头。

即便是老人已进入弥留之际,死亡已成为家属需在短时间内面对的现实,但这仍不是可以开诚布公、毫无忌讳谈论的话题,即便这涉及政策宣传与执行。

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亡的敬畏。因此往往避免直接谈论死亡,比如面对有人死亡,忌讳直接说“死”,而是用“辞世”“驾鹤西去”“仙逝”等替代。人还未去世,就急不可耐宣传火化政策,虽无恶意,但显得过于直接,让家属感到难以接受。

当地殡葬政策初衷或许是好的。其中免费提供遗体接运和火化服务,更是一项惠民措施。但生命的最后时刻,家属需要的是生命的希望与情绪安抚,而不是殡葬相关政策宣讲。工作人员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现,家属情绪却被突如其来的政策宣传粗暴打断,这可能对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这种“主动过头”的服务暴露出政策执行中的偏差。“每天在7个村开展入户宣传”的要求,也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对时机适宜性的忽视。这种执行方式,虽体现了政策推行的效率,但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更应细心和温情化一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拉近与民众的距离,而不是无形中产生矛盾。

殡葬改革虽然势在必行,但也宜循序渐进,春风化雨。当地政府表示政策坚持“宣传引导为主”,后续丧葬流程由家庭自主决定,这本已为灵活执行留下了空间,但基层人员在具体操作中显然未能充分体现这种灵活性。

公共政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制定的科学性,更在于执行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一项政策即使初衷再好,如果执行方式简单生硬,伤害了民众感情,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政策执行者应当学会等待恰当的时机,懂得有些时刻应给予家庭情感,而非工作任务。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汪敏星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