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泽(山东大学)
近日,成都车主杨先生遭遇“50升油箱被加67.96升油”事件,引发广泛关注。8月21日,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涉事加油枪已封存,相关情况正在全面调查中。
据澎湃新闻报道,8月9日,杨先生驾驶油箱总容量50升的小车在成都市中石油锦华天山站加油,油枪数据显示加注了67.96升汽油。杨先生提出质疑后,加油站却坚称只认油枪数据,坚持按此收费。无奈之下,杨先生向多部门投诉并要求封枪。三天后,加油站一负责人以私人名义退还多收款项,请求解封油枪,杨先生同意后,却至今未等来任何解释或道歉。
面对车主的质疑,加油站的做法实在难以让人接受。50升的油箱,即便考虑到所谓的“安全容积”“油箱设计冗余”等因素,也很难加进67.96升汽油。加油站只认油枪数据,如此强硬的态度,难免让人怀疑其背后是否存在计量猫腻。而涉事加油站负责人以私人名义退钱,更像是在“花钱消灾”,试图掩盖问题,而非真正解决问题。
再看相关部门的处理过程,实在难言高效。8月9日事件发生,车主杨先生当场就向多部门进行了投诉。可直到11日,相关市场监督管理所才收到反映,12日才去现场核查。而时至今日已经过去十几天,才发布通报称“正在全面调查中”。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今天,这样的处理速度难免让公众不满。如果一开始就能迅速介入,积极调查,也不至于让事件发酵,引发公众的广泛质疑。
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在整个事件中,似乎只有媒体介入后,事情才开始有了些许进展。这不禁让人反思,为何在媒体曝光之前,相关责任方都没有积极作为呢?难道非得等到舆论压力大了,才肯重视消费者的权益吗?这种“解决总在曝光后”的现象,反映出的是日常治理担当的缺失。相关部门和企业本就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不能总是依赖媒体的监督才行动。
在这件事上,相关部门应尽快查明真相,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答复。如果是油枪故障,要查明故障原因,追究相关责任;若是人为故意,更要严惩不贷,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以儆效尤;即使真的是“油箱设计冗余”,也要将汽车油箱核查结果公之于众,用专业数据和清晰解释消除公众疑虑,让消费者明白其中的技术原理,避免类似误解再次发生。唯有如此,才能重建消费者的信任,推动整个行业的规范发展。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坤泽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