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AI入侵KTV,这样“省成本”顾客买账吗?
2025-08-22 15:49:36 字号:

AI入侵KTV,这样“省成本”顾客买账吗?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毛雯霞(云南财经大学)

据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近日,多地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KTV里的MV被替换成AI生成内容,这些AI生成的MV视频画面生硬、人物表情诡异、动作机械重复,甚至与歌曲主题毫无关联。有消费者戏称在包厢里看了几小时“AI发癫”,原本应烘托氛围的影音内容,反而劝退顾客。这一话题很快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笔者认为,省成本不能“省体验”。商家采用成本低廉的AI生成视频取代正版影像,或许是KTV行业应对当下市场困境的“节流”之举,但在利用技术创新节省成本的同时,应该充分尊重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在客流量持续下滑、市场不断萎缩的当下,用粗制滥造的AI内容敷衍消费者,无异于饮鸩止渴。

市场中KTV的生存困境的确不容忽视。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4年间,国内有7万家KTV门店关闭,现存仅3.94万家。曾经门庭若市的包厢,如今常陷入“空场”窘境。线上K歌软件的兴起、短视频平台的娱乐分流、消费习惯的代际更替,多重因素叠加让这个曾经的“社交地标”渐失光彩。此外,随着版权法规的严格执行,正版MV的授权费用逐年上涨。对于本就利润微薄的KTV经营者而言,每年支付的版权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经营者纷纷选择用廉价的AI生成视频代替成本较高的原版经典MV,他们要的不是“更好的体验”,而是“更便宜的替代品”。

但KTV的成本控制绝对不能以牺牲消费者的体验为代价。KTV的核心价值从来不是简单的“唱歌”,而是在于通过音乐、影像、空间营造出的沉浸式社交体验。也正是因为MV能将听觉与视觉融合,让唱歌从“唱”升级为“演”,才推动KTV成为全民娱乐方式。但如今用AI生成的“抽象画面”替代专业制作的MV,相当于自断臂膀。当消费者连跟着画面投入情感的基础需求都无法满足,谁还愿意为这样的服务买单?

另外,随着当下娱乐方式增多,年轻人逐渐远离KTV,老年人正在接棒成为消费主力。老年人选择KTV,并非追求新潮娱乐,而是需要一个能唱歌、能聚会、能怀旧的场所。他们怀念熟悉的老歌、难忘的旋律和经典的画面。当AI生成的混乱画面取代原版影像,不仅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更会让本就狭窄的市场空间进一步萎缩。

AI技术本身并无对错,错的是应用逻辑的本末倒置。经营者与其在技术上“走捷径”,不如深耕服务细节。比如增设经典老歌歌单、优化音响适配老年嗓音、提供茶水简餐等贴心服务。AI技术也完全可以成为提升体验的利器,如用AI画质修复技术让老MV重焕生机,用AR技术打造沉浸式场景等,这些创新既能控制成本,又能增强体验。

对于仍在消费的年轻群体而言,他们需要的是新鲜感与仪式感的结合。AI技术可以在此发力:通过面部捕捉让消费者“参演”MV,用实时特效打造演唱会般的氛围,甚至根据聚会主题定制专属背景。这些创新既能控制成本,又能创造差异化体验。但前提是,技术应用必须以提升体验为核心,而非单纯的成本削减工具。

KTV行业的破局,从来不在技术本身,而在对消费者真实需求的关注。无论是老年人的怀旧需求,还是年轻人的社交渴望,本质上都是对情感连接的追求。唯有守住这份核心价值,技术才能真正成为助力,而非阻力。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毛雯霞

编辑:汪敏星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