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归还难、计费乱”,共享充电宝该治了
2025-08-22 20:58:07 字号:

“归还难、计费乱”,共享充电宝该治了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谢淼(长沙理工大学)

近年来,共享充电宝从“救星”沦为“刺客”的争议从未停歇。当消费者为手机续航焦虑时,往往还要额外承受计费不透明、归还难的二次困扰。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北京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

共享充电宝的初衷是雪中送炭,现实却成了“雪上加霜”。本是数字经济时代便民服务典型样本的充电宝,何以成为令用户越用越糟心的反面案例?据了解,“收费不合理”“归还网点少、机柜满、定位虚”是共享充电宝的投诉重灾区。一些企业计费规则上玩“正向取整”的文字游戏,借1小时15分钟扣2小时费用,用户归还充电宝时又遭遇“机柜失踪”的现实难题,按导航找到的网点要么是闭店、要么是柜满,用户往往陷入“越还越扣钱”的荒诞循环。

当部分企业将商业逻辑凌驾于用户体验之上时,就逐渐偏离了“便民服务”的核心定位。北京市消协此次推出的公约,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开的“药方”。

在计费环节,公约将计时单位压缩至不超过15分钟,并规定“首单位满5分钟计费,后续不满不计”的弹性规则。这意味着即便用户超时3分钟,也只需支付15分钟的费用;若借用40分钟,则按3个15分钟计算,避免了“多1分钟多扣1小时”的霸王条款。这种计费方式既保障了企业基本收益,也让消费者对费用做到了心中有数。

面对用户租借易、归还难的痛点,该公约明确要求企业控制机柜空置率,确保有足够空位接纳归还,同时建立“暂停计费”机制,当用户因客观原因无法及时归还时,企业核实后可暂停计时;若因设备故障或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归还,直接免除本次费用。这些措施重新划分了“用户责任”与“企业义务”的界限,避免企业将自身的经营风险单方面转嫁给用户。

此外,除要求平台的线上租借页面醒目公示收费规则、免费时长、封顶价格等基础信息外,公约还要求平台出借设备时明确告知设备所剩余的电量百分比,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实实在在的保障。

当规则足够透明,用户的决策成本就越低,责任边界越清晰,企业的侥幸空间就自然收窄。从“被扣费”到“被尊重”,从“无奈接受”到“放心使用”,这份公约的落地标志着共享充电宝行业向规范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期待更多共享经济服务能以这份公约的实践作为参考,在便利与规范之间找到平衡,让用户不再“糟心”,而是用得舒心、放心。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谢淼

编辑:吴海刚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