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杨
近日,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一面网红打卡墙,被人投诉了,引发了网民热议。
这面墙上画的是鲁迅手里夹着香烟,而平时有些游客会用打火机做着点燃墙上香烟的动作,拍一张“给先生点支烟”的打卡照。
有一些游客认为不妥,主要理由是会误导青少年养成抽烟的习惯之类。其中一位女性游客,据说是一位“控烟志愿者”,她投诉到了“浙里办”。她给的建议是,将鲁迅抽烟换成鲁迅右手握拳的画面。
一时之间,网民反应也比较激烈,“什么时候能好好管管这些人,让她们尝尝社会的毒打”“小时候语文课本上就是这样的,抽烟已经融为鲁迅先生本人形象的一部分了,你难道要鲁迅先生拿一个禁烟的宣传标语吗?”等等诸如此类的观点,代表了许多网民的态度。
若从论证方式看,这位“控烟志愿者”至少犯了典型的“滑坡谬误”,以及偷换了其中的概念。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另一件有关的事:几年前,三星堆遗址考古有了重大发现,这“很可能改变世界历史”。于是有一家电视台连线《盗墓笔记》的作者海派三叔,搞了一场全球直播。新闻发布后不久,红网“红辣椒评论”邮箱收到了一篇评论稿,作者强烈谴责电视台公然连线《盗墓笔记》的作者这种行为。
后来这位作者辗转联系到了我,表达了她的愤懑之情。她认为,这是一种对盗墓违法行为的宣扬,有鼓励不法者去盗墓的可能,更是对考古工作的“巨大伤害”。我了解到,她也是一位文博工作者,所以也不难理解她的心情了。
其实她站在自己的职业情感上,将写《盗墓笔记》的人,当成了宣传盗墓的人,也将连线《盗墓笔记》作者当成了一次盗墓宣扬,混淆了一些概念。这与投诉“鲁迅夹烟墙画”的那位女性“控烟志愿者”一样,犯了论证上的“滑坡谬误”。
所谓“滑坡谬误”,就是强化了论证的每一个环节,将每一个环节的“可能性”,当成了“必然性”,从A到Z依次而下好像下坡一样,于是串联起这些环节,形成了一个不合理的因果关系。
“滑坡谬误”常见许多宏大叙事之中。莎士比亚曾讲过的“一马失社稷”,即著名的博斯沃思战役中的一首歌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瘸了一匹战马;瘸了一匹战马,败了一次战役;败了一次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又如这句话,“屠户当前杀猪,今后就会杀人”——也是犯了典型的“滑坡谬误”。若按“控烟志愿者”们的逻辑,屠户不能在公众场合拿起可能会杀人的屠刀了。
在评论写作中,又如何避免这类“滑坡谬误”?如果有可能,在论证中尽量避免过度依赖前提,或者多想想前提的多种可能性。就拿“鲁迅夹烟墙画被投诉”一事来说,鲁迅夹烟的画面,一定会导致青少年来吸烟吗?或许,也可能成为一个“反面教材”,不时在告诉我们,鲁迅杂文写得不错,就是有个抽烟的坏习惯。
或者,就像有些网民提出的,在这块网红打卡墙旁边,摆放一个“吸烟有害健康”或相关的说明,又何必要不顾历史事实,而试图去掐掉鲁迅手中的那根烟?
还好,当地绍兴文旅还是比较清醒,看到了网络主流民意,也表达了“不会因一人投诉就盲目更换”。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杨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