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云南财经大学)
八月,高考录取结果陆续放榜,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高考失利的学生而言,本就处于人生的迷茫与焦虑之中,而此时,一些不良机构却趁虚而入,打着“公办本科自考助学班”的旗号,大肆招聘暑假工话务员,用精心包装的话术混淆视听,诱导这些学生报名参加机构组织的自学考试,背后隐藏的危害不容忽视。
这些机构的虚假宣传手段可谓花样百出。暑假工话务员们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话术,向考生描绘出一个看似美好的求学蓝图。他们宣称自考专科本科与统招学历具有同等效力,就业前景一片光明,甚至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参加他们的助学班,就能轻松拿到学历证书,完全无视自考过程中的高难度与高淘汰率。还有的机构故意模糊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界限,用“全日制授课”“享受高校资源”等说辞来吸引学生,而当学生真正入学后才发现,实际情况与宣传相差甚远,所谓的“名师授课”可能只是临时拼凑的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学习环境也不尽如人意。
这种虚假招生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全方位的。从学生角度看,不仅让学生在经济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更在时间和精力上遭受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学生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进入助学班,却在毕业后发现自己的学历在就业市场上屡屡碰壁,与最初的期望相差甚远,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从教育生态角度而言,这些不良机构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破坏了教育公平的原则,让那些真正通过努力学习、参加正规高考的学生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也损害了整个教育行业的公信力。
究其根源,利益的驱使是此类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招生机构和话务员为了获取高额的经济回报,不惜采用欺诈手段来招揽生源。而监管的缺失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使得这些机构有机可乘,违法成本较低。同时,学生和家长在面对高考失利时的焦虑情绪,以及对高等教育招生政策和学历类型的认知不足,也容易被不良机构的虚假宣传所误导。
为了杜绝此类现象,需要多方共同发力。教育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招生的机构和个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高校也应加强自律,规范自考助学班的管理,避免与不良机构合作,维护自身的声誉和形象。而学生和家长则要增强防范意识,多渠道了解招生信息,遇到疑问及时向教育部门或正规高校咨询,不要轻信招生话务员的片面之词。
高考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契机,每一位考生都应得到公平的对待和真实的信息。我们必须警惕这些助学班虚假招生的陷阱,共同守护教育公平的净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王娟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