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0.3元15秒,公共卫生间洗手收费岂能无底线?
2025-08-01 19:04:23 字号:

0.3元15秒,公共卫生间洗手收费岂能无底线?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邹玉洁(重庆大学)

近日,关于辽宁葫芦岛银泰水星海洋乐园的一则视频引发众多网友讨论:视频中该乐园公共卫生间的洗手池上方张贴了“扫码出水,0.3元15秒”的提示标语,下方则张贴了一张付款的二维码贴纸。游客想要洗手,必须先扫码付费,这一操作让不少人直呼“匪夷所思”。(7月30日 极目新闻)

当公共卫生间的水龙头变成“收银台”,景区的基础公共服务开始“明码标价”,我们不得不追问:景区盈利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洗手作为公共卫生间的配套服务,是游客最基本的需求,其成本理应包含在门票收入或运营费用中。如今将其剥离出来单独收费,无疑是在透支游客的好感度与信任。即使是为了“节约水资源”,也完全可以通过感应式水龙头或者限时按压设计,以达到既满足洗手需求又避免浪费的目的,而非简单粗暴地“一刀切”收费。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外部效应”,指的是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于他人或社会产生的非市场化影响,可正可负。景区作为文旅消费场景,其公共服务本应该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效应——干净的卫生间、便捷的洗手设施能提升游客体验感,进而吸引更多人到访,并带动餐饮、住宿等关联产业繁荣。

然而,近年来,部分景区的逐利之手却不断伸向公共服务领域。景德镇陶阳里御窑景区将免费博物馆“打包”进收费步行街引发争议,丽江古城因增设“古城维护费”导致客流量骤减、商户罢市,以上这些案例的背后,均折射出景区商业化的边界问题。

景区运营需要成本,盈利无可厚非,但长久的盈利模式最终还是需要建立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特色文创、深度讲解、增值体验等项目,既能让游客消费得心甘情愿,又能彰显出景区的独特价值。可如果把心思花在“洗手收费”“如厕收费”这类蝇头小利上,只会让游客觉得“步步是坑”。当景区把公共服务当成“摇钱树”,最终只会失去游客的青睐。

公共卫生间的水龙头,既是服务设施,也是衡量景区温度的标尺。辽宁葫芦岛的这场“洗手费”争议,再次为所有景区敲响警钟:商业化可以有边界,逐利不能无底线。与其在15秒的水流上计较0.3元,不如把精力放在升级设施、优化体验上。景区只有守住公共服务的底线,让游客感受到被尊重,才能拥有长久的客流与口碑。否则,再精明的收费套路,最终只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邹玉洁

编辑:刘经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