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光
这几日,院子里的无花果渐次成熟。无花果,着实是一种独特的植物。每片叶子下方,皆藏着一颗无花果,与叶子一同生长。在临近成熟的前几日,它会突然变大、变黄、变紫,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奇妙转变。
无花果形似小梨子,却没有梨子那般饱满多汁;其尾部与苹果有些相似,却缺乏苹果的硕大与甜脆。无花果个头小巧,滋味香甜,小巧得惹人怜爱,香甜得温柔细腻,软糯之中似有蜜意流淌。倘若一时吃不完,还能将其晒干,用来泡水,不仅滋养身体,还具有防癌抗癌、消肿利咽、润肠通便、补充营养、辅助调节血糖血脂以及抗氧化等诸多功效,实在是日常养生的佳品。
无花果为何叫这个名字?难道它不开花吗?实则不然,无花果是有花的,其花序为隐头花序,花朵隐匿在肥大的囊状花托内,不易被察觉。具体而言,无花果的雄花与雌花皆生长在果实内部,雄花位于内壁口部,雌花则在更深处。我们所食用的无花果,实际上是由花托和众多小花共同发育而成的聚合果。由于花序内部的小花被花托包裹,从外部难以看到花朵,待果实成熟,花托与小花一同构成了我们眼中的“无花果”。无花果,堪称花中的真正隐士,比菊花更具隐逸气质;也是果中的无核之果,彻彻底底没有果核。
每种植物的花与果都独具个性,自然也吸引了中国文人的审美目光。王羲之曾将无花果与松竹梅并列入书法创作,其艺术表达中暗含着对无花果的文人式赞颂。清代诗人安定所作《无花果》一诗:“推情不入世浮华,百卉多妍莫漫夸。果熟人间桃少核,味同海上枣如瓜。已空色相无花吐,为怕烟尘留叶遮。一种禅机清熟脑,婆娑窗外碧笼纱。”以禅意的笔触描绘出无花果虽无繁花却内藏香甜的特质,其中“果熟人间桃少核”等诗句,常被引作无花果的核心文化意象,精准地勾勒出其特点,予人以深刻的启迪。
有一首名为《走着走着花就开了》的歌,其中唱道:“平平淡淡和你守着那执着,风铃在你的窗口轻轻唱着歌。”这几句歌词仿佛是为无花果量身定制。无花果也在绽放花朵,只是我们难以察觉,它默默开花、默默成熟,最终成为极具价值的果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亦是如此。没有不开花的草,每个人都在绽放,只是有的娇艳夺目,有的平淡无奇,甚至不为人知。然而,大家都实实在在地结出了富有营养的果实,这些果实对于家庭、对于社会,都有着独特的意义。所谓“凡人不凡”,大概便是如此。
近期,《南京照相馆》热映。这部电影并未选取宏大的抗战场面,而是从普通百姓抗战的微观视角切入,极具代入感。这种代入感,实则是唤起了普通人内心的正直。老金、阿昌的故事,是抗战时期普通人的故事,恰似无花果的故事。
院子里的这棵无花果树,是去年种下的。刚来之时,便已带着无花果。成熟之际,我满心不舍,后来,果子却不见了,想必是被鸟儿抢先享用了。今年,树上结了许多果子,即便鸟儿再来,也无需担忧。尝了几颗,味道着实不错。在夏日的傍晚,品尝无花果,品味人生,别有一番独特的滋味。无花果有花,花融入果实,这种淡薄于花的荣耀,倾心于果的实在的生灵,难道不是对我们普通人的特别陪伴与滋养吗?
其实,很多时候,你我便是那无花果。
来源:红网
作者:殷建光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