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龙
9月7日,央视财经曝光孩子们手边的“毒”玩具!《财经调查》收到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们购买的“解压”软泥类玩具,经常散发出刺鼻气味,还导致孩子出现皮肤过敏等症状。有些玩具包装中,没有厂名厂址信息和产品合格证,是典型的“三无”产品。其中的“成型水”更是含有有毒化合物硼砂,儿童误食5克即可致死,长期接触还会影响肝肾功能与生长发育。
近些年,关于“毒”玩具的危害被频频曝光,却为何仍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孩子们手上?
从商家角度看,利益的驱使是“毒”玩具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硼砂作为一种廉价的成型剂和防腐剂,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用硼砂制作软泥玩具,成本可能只是合规材料的几分之一甚至更低,而利润空间却大幅提升。在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不法商家不惜铤而走险,无视法律法规和孩子的健康,肆意生产和销售这些“毒”玩具。更有甚者,为了躲避监管,他们玩起了各种花样,将硼砂伪装成“成型水”“凝胶剂”,在包装上不标注成分,虚构厂名厂址,甚至连检测报告都敢造假,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监管的漏洞也为“毒”玩具的泛滥提供了温床。我国目前使用的玩具安全标准虽对有害物质有要求,但多为推荐性标准,缺乏足够的强制力。这就导致一些企业有恃无恐,即便超标添加硼砂等有害物质,也不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同时,随着电商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玩具销售渠道变得更加分散和隐蔽,给监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线下商家被查处后,很快就能转移阵地,在网络上继续售卖,形成了“查处—转移—再销售”的恶性循环,让监管部门防不胜防。
家长的忽视和孩子的辨别能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毒”玩具的气焰。很多家长在为孩子购买玩具时,往往只注重玩具的趣味性和价格,而忽视了玩具的安全性。他们很少去关注玩具的成分、生产厂家等信息,也缺乏对“毒”玩具危害的足够认识。而孩子们年纪小,辨别能力弱,更容易被那些色彩鲜艳、价格低廉的“毒”玩具所吸引,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
“毒”玩具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威胁着孩子的身体健康,也损害了整个玩具行业的声誉。要彻底杜绝“毒”玩具,需要多管齐下。监管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标准,将推荐性标准变为强制性标准,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同时,要加强对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监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让“毒”玩具无处遁形。商家也应增强社会责任感,遵守法律法规,用良心生产安全的玩具。家长们则要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为孩子选择安全可靠的玩具。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容不得半点马虎。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能让“毒”玩具彻底消失,让孩子们能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许海龙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