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影(重庆大学)
9月6日晚,一位乘客在抖音发布客舱自拍视频,炫耀“第N次”把打火机带上飞机。该行为被曝光后,立即引发了广大网友对航空安全的担忧和质疑。目前,记者正在联系四川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工作人员表示记录后会尽快转达相关责任单位核实。(9月7日大风新闻)
“第N次”带打火机登机事件之所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关键在于其核心直指航空安全这一根本底线。涉事乘客将携带打火机登机视为“值得炫耀的经历”,本质上是对航空安全的严重漠视:飞机舱内为密闭空间,打火机若意外引燃,极易引发火灾。而高空火灾的处置难度远超地面,因此其威胁的是整架飞机乘客与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
关于禁止携带打火机,机场有着明确的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将打火机归为易燃易爆物品,禁止随身携带或交运;中国民用航空局2008年公告严禁托运行李中夹带打火机,2015年相关通告强调航空器内禁止使用火种,2016年《民航旅客禁止随身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更明确将打火机等火种列为禁带品。要知道,“一次疏忽可能致命”,打火机这类违禁品一旦登机,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直接威胁全机人员生命安全。我国民航史上曾发生一起惨痛教训,2002年大连“5·7”空难,官方调查确认为乘客纵火导致,最终造成机上112人全部遇难。令人惋惜的是,“私自携带火种登机”的行为并不是个例,此前还有人将打火机藏于腰包、塞进袜子内侧脚踝处试图蒙混过关。如今,有人还把这种违规行为拍成视频炫耀,暴露出当事人缺乏安全意识,将违规行为当作“炫耀资本”的扭曲心态。
若证实当事人确实携带打火机登机,其将面临法律责任和严重后果。根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禁止随身携带或托运打火机、火柴等火种,任何隐匿携带行为均属违法。一经查实,公安机关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以非法携带危险物质行为处5-15日行政拘留,并处最高5000元罚款。若造成航班延误、备降等严重后果,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并需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该行为极可能被列入民航限制乘坐飞机名单,在一定期限内禁止乘坐航班。
若证实该视频系伪造或虚假内容,其展示的规避安检手段也可能被他人效仿,实质上已构成对航空安全的潜在威胁。这种为博取流量而炫耀的行为,不仅扰乱公共秩序,更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
此外,安检严一分,航空安全就多一分保障。安检作为维系航空安全的重要屏障,必须扮演好“守门人”的角色。目前,机场监管部门已介入此次打火机登机事件,并表示将依法依规处理。我们也期待着相关部门能加快核查进度,让真相“水落石出”——无论是乘客故意钻安检空子,还是安检流程存在纰漏,都应给公众一个清晰明确的说法,以回应大家对航空安全的关切。
航空安全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漠视。此次事件也为广大乘客敲响警钟:必须严守航空安全规则,不拿公共安全当“儿戏”。同时,机场也需要将安检工作落到实处,堵住每一个可能的漏洞,唯有如此,大家才能真正安心踏上旅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瞿影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