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实(云南财经大学)
时间本应是公平且不可随意操控的存在,然而视频平台的广告却让时间似乎沦为可被暗箱操作的资源,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消费者。
据红星新闻调查,多个视频平台标识的广告时长与实际播放时长存在明显出入,其中80秒、120秒的广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时。这并非简单的误差,而是平台对消费者时间的“暗箱操作”,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侵占了本属于他们的可自主支配时间。
在平台的运营逻辑中,时间似乎逐渐沦为平台谋利“鬼秤”上的砝码。这场对时间的无声掠夺,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践踏,也暴露了平台在追逐利润过程中逐渐迷失的初心。
这种“鬼秤”行为纯粹是对消费者的欺诈,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平台标识的广告时长是用户预期要花费的时间成本,而实际播放时长的增加,则是平台单方面违背约定,强制用户付出更多时间。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平台这种不透明的暗箱操作,显然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也受到了侵害。
不可否认,广告是视频平台营收的重要来源,对平台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但这绝不是平台成为互联网“鬼秤”的借口。平台需要盈利,用户并非不能理解,甚至很多消费者也接受通过观看广告来换取免费或低价的视频内容服务。然而,接受广告的前提是建立在公平、透明的基础之上,平台不能因为要追求更多广告收益,就采取这种欺诈性手段肆意延长广告时长。如果平台觉得现有广告时长带来的收益无法满足需求,完全可以通过提升广告内容质量、创新广告形式等正当途径吸引广告商,进而增加收入,而非通过欺骗消费者、侵占用户时间这种短视方式。
视频平台留住消费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的吸引力。内容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优质、丰富的内容,才能真正吸引并留住消费者。而这种通过暗箱操作延长广告时长的行为,只会损害自身利益。当消费者一次次被额外的广告时长消耗耐心,并感受到被欺骗时,其对平台的信任度便会下降,进而可能选择离开,转投其他更注重用户体验的平台。长此以往,平台的影响力和形象招牌都会受到损害。
如今,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才是平台最该珍视的宝藏。那些试图靠暗箱操作捞取短期利益的小把戏,或许能得逞一时,但长远来看,只会让平台自食恶果。毕竟,消费者不是任人摆布的数字,而是有血有肉、渴望被真诚对待的个体。平台若能多些对消费者的关注与尊重,把消费者当朋友而非盈利工具,何愁不能行稳致远呢?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戚实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