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生态旅游岂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
2025-09-04 17:15:39 字号:

生态旅游岂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陈妍婧(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近日,云南大理公开宣布,不得在苍山保护区违规组织“采菌游”“研学游”“探险游”等活动,引发关注。9月2日,记者从多位在大理从事采菌游的领队处了解到,现在苍山及附近已无法进行采菌游,只能到洱源、巍山、杨柳村草甸等更远的地方采菌子。一位曾长期带队在苍山捡菌子的领队告诉记者,苍山封山后,他目前改为带队在洱源县捡菌子,距离大理城区约一个半小时车程,“苍山周边都没有了,不敢带,会被抓的。”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夏天以来,到云南大理苍山采蘑菇成为网红项目,吸引大量游客进山寻找、采摘各种野生菌,部分游客的无序滥采和破坏性行为,对苍山生态构成威胁。(9月2日 封面新闻)

云南大理“采菌游”等户外活动走红,虽然对当地生态旅游发展有促进作用,但代价却是生态环境被破坏。这一现象反映出,人们对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的需求和无序滥采的破坏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这是当前生态旅游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活动形式虽然多样,但在对生态环境破坏上却有“共性”的集体烙印。庞大的游客数量,不可避免地对同一区域反复踩踏,此种行为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进而降低透气性和渗水性,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导致地表植被退化、草甸枯萎等情况,形成不可挽回的“伤痕”。而大量游客产生的垃圾如果未能得到及时处理,不仅会造成视觉污染,更会有动物误食的风险和水源源头污染等严重影响。

为破解此困境,及时止损,“抢救”生态,云南大理公开宣布禁止此类违规活动在苍山保护区内组织。同时,为满足游客活动需求,将采菌游场地转移至洱源、巍山、杨柳村草甸等地。

阵地虽已转移,但在新的活动地应当及时制定严格的活动措施,如:实行“有限制采摘”。限制采菌的季节,不在菌类萌芽时期、生长时期采摘以免破坏其自然生长规律。采摘的时间和数量也要限制,在菌类成熟时期,规定间隔几天组织开展一次采菌活动,每次采菌活动的时长为几个小时。

生态旅游形式多样,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因此,无论何种形式的生态旅游,都必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如此才能避免苍山生态破坏的悲剧重演。

而出现此类破坏行为的根源主要有,过度追求旅游业发展,导致超负荷游客接待;相关监管力量的缺失;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度不高和游客薄弱的生态保护意识。实现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和谐发展,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生态管理部门要强化监管,严格审批生态旅游项目,同时加强教育引导,倡导“无痕山林”理念,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旅游的从业人员,破坏生态的活动绝不组织,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积极监督游客行为。数量庞大的游客群体,是生态保护的关键,要树立生态保护意识,遵守生态旅游规定,做到去旅游但不搞“破坏”。

值得注意的是,生态旅游本身不是导致生态破坏的原罪,无节制的开发,过度的参与和无知的破坏才是元凶。不一味的以旅游开展为目的,应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首要标准,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共赢之路”,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齐发展,共辉煌!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陈妍婧

编辑:吴海刚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