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别让网红光环,绑架了动物天性
2025-09-06 21:12:00 字号:

别让网红光环,绑架了动物天性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 刘艺琳(重庆大学)

近日,上海野生动物园的网红黑猩猩“叮叮”登上热搜。视频中,有游客无视“不要给我看手机”的警示牌,执意将手机屏幕贴在玻璃上,让猩猩观看短视频。猩猩凝神注视的模样和旁边的警示牌形成鲜明对比。这一事件,不仅是游客文明游园意识的缺失,更揭示了网红文化对动物天性的异化与绑架。当我们把动物推上网红神坛,是否也正用人类的娱乐需求,取代了它们本应有的自然形态?(9月5日 上游新闻)

这种看似寻常的观赏行为背后,是网红身份对人与动物关系的重塑。今年4月,“叮叮”因一段乖巧喝奶的视频走红网络,这让它从一只普通的猩猩,被赋予了“网红”的特殊身份。因此,游客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赏,而是产生了一种期待反馈的心理。游客给“叮叮”看手机,不是单纯分享,更像是一种变相的“点播”行为,希望看到猩猩做出符合人类娱乐预期的反应。这种从“看动物”到“让动物看”的角色错位,本质上是将动物变成了人类数字娱乐的道具,其行为的自然属性被绑架,异化成了满足人类好奇心和流量需求的表演。

游客们把手机当成与动物互动的道具,看似是为了给动物带来“乐趣”,实际上是无视了动物的真实需求和感受。他们沉浸在给网红猩猩看手机的自我满足中,忽视了警示牌的存在,也忽略了这种行为可能对动物造成的潜在伤害。这种娱乐至上的思维,将动物园的动物视作随时可以配合表演的演员,而不是需要被尊重和保护的生命。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现象绝非个例,网红文化正入侵整个动物行业。从被精心打扮、表演才艺的网红猫狗,到在直播镜头前“画画”“算数”的各类野生动物,网红文化正在将它们从自然属性中抽离出来,变成博取眼球的流量符号。这不仅冲击着严肃的动物保护理念,也对动物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长期危害。长此以往,被娱乐绑架的动物,可能面临视力损伤、焦虑烦躁等健康问题,甚至习得不正常的行为模式,从而丧失其物种本应具备的原始天性。

面对这种趋势,我们必须在正视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进行严格限制和引导。必须承认,打造网红动物,确实有一定积极意义。例如,一些网红熊猫能够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动物,推动动物保护事业。但这种积极作用不应以牺牲动物为代价,要加以限制和引导。首先是制度完善,动物园等机构应升级管理规范,将动物保护置于商业利益之上;同时,公众教育也至关重要,需通过普及科学的动物保护知识,培养公众理性的观赏观念;最后,媒体也应承担起责任,进行正确引导。

网红光环带来的流量和关注,固然能为动物保护事业发展带来帮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流量永远无法凌驾于生命的尊严之上。我们需要的不是在手机屏幕的微光下,让动物成为迎合人类娱乐的玩具,而是在阳光下,让它们自由自在地成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刘艺琳

编辑:汪敏星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