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全网狠批“最快女护士”背后的“话语错位”丨青椒训练营
2025-09-07 22:25:34 字号:

全网狠批“最快女护士”背后的“话语错位”丨青椒训练营

□王小杨

首先我跟许多网民一样,也较为反感“最快女护士”张水华赛后接受采访说过的这些话——“我不需要领导给我特别的假期,我只希望领导能够支持我周末调休,这次来参加比赛特别不容易,因为大家都知道医护工作者特别忙特别累,希望医院领导、希望护士长能够同意我来参加比赛……”

——用脚思考下,都能想到张水华该不该被骂被网暴了。

过于“精致利己”,这样形容她没有什么多大问题,而且从同事的回应,以及张水华十多次的调班记录,足可以说明她接受采访时说过的话有多愚蠢。

她丈夫想为她解围,说“她是一个思维比较简单,说话比较直白的人,在那种环境下,心情非常激动,言语可能有不当的情况”。意思是,她就是那样的人,加上“心情非常激动”没法控制自己的嘴,请大家网开一面。可能也让他失望了,而且很彻底。

在某种意义上,全网之所以狠批“最快女护士”,根源就在“话语错位”了。与此同时,网民所批的“最快女护士”,早已变成了一个被抽象化了的人,或在符码传输的网络空间中,“最快女护士”这个词语,已经变为了一个触发网民情绪的符号。

暂且不论其他的问题,所谓网络公共讨论中的“话语错位”,我的理解是,在网络舆论场表达的不同主体,没有形成一个交流讨论的“共通的意义空间”,而且大家的出发点也不一样,这势必会导致观点表达或情绪宣泄的“偏差”。一旦错位,这样的公共讨论不仅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会搞得一团乌烟瘴气。在错位的观点混战中,“最快女护士”因为几句原本也不怎么出格的话,而成了网暴或苛责的对象,也就不足为奇。

如果张水华私下说给领导听,可能完全不会出现如今被全网指责“道德绑架”“精致利己”的盛况。

当然全网狠批“最快女护士”,没有停留于张水华与网民群体间存在着的“话语错位”这一层面上。迎合热点话题的一些机构媒体的评论观点,事实上更是立于错位之上的“错位表达”。可能是由于“话语错位”所引发的讨论,已经成为全网关注的焦点了,评论写作甚至是不涉及都不行,除非两耳不闻,一边凉快去。

譬如,有评论呼吁,对护士群体而言,如何更好保障其休息权,这是需要解决的难题——但是值得商榷的是,哪怕要保障护士群体的休息权,好像这与张水华事件也没有直接而必然的关联。这只会进一步走偏,导致加剧全网狠批“最快女护士”的非理性节奏。

张水华是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现实的人,而全网狠批的那个“最快女护士”则是抽象的符号化的人,成为评论写作中被臆想的抨击对象。因而,同样被称为“张水华”,却似乎不再是同样的主体,像从空间上置换了一样。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就是句子与被句子描述的事实,已经不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不再共有一种逻辑形式。张水华说的那些“句子”,已经不再是网民据以批判断的“事实”了,一种话语交锋的错位感,有点荒诞地在众声喧哗的公共讨论中形成了。

换句话说,原本张水华赛后错位表达了,面向了错误的话语对象,由此而引发的关于职场周末换班的“情绪大宣泄”,网络一片义愤填膺。许多在此基础上的评论,显然又指向了另一个“错位对象”,将原本个人的“私事”,一时转换成全天下的“公事”。每个人都可以借此释放自己的职场焦虑。

有没有想到,苛责“最快女护士”精致利己,而我们若将自身职场上遇到的问题,借张水华赛后的那段话来宣泄,也何尝不是一种精致利己呢?我们所理解的张水华的那些话,可能夹杂着太多自己个人喜好或情感,这可能也不仅仅是批评者自己为难自己的问题。

正如法庭上辩论,有被告,有公诉人,有陪审团,如果被告一味忽视陪审团的存在,而只顾及与公诉人争辩,就算再如何陈词激昂、说得滔滔不绝,这可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决定权在陪审团手上,如果没有说到陪审团的心坎上,可能胜算不大。

到这儿,我个人认为可以大体得出“话语错位”的三种主要成因:一是一些人借题发挥借势发泄,二是公共讨论中出现主体错位,三是内容表达上形成错误描述。第一、二点前面讲了许多,也不难理解。至少第三点“错误描述”,可能是一直以来网络群体极化的主要根源。乃至可以说,除了近日网络热议“胸大就打折”之类的低俗营销之外,“错误描述”则带来了包括网暴在内的大部分网络问题。

有些“错误描述”往往是故意为之,就像前一段时间火爆全网的河南郑州七人续面事件,那位老板在网上发布涉事视频,纯属无事找事,给自己“丑陋的面孔”刷一些存在感。于是在一些人看来,只要够“标新立意”,毁了三观又何妨?只要不断刺激网民神经,让大家群情激愤起来,目的自然就达成了。

如果网民一味被引向“一边倒”,或激发群体走向激烈争议,不思考却产生大量情绪化的跟评,再错位产生大量“对牛弹琴”的观点,到了足够数量级,也会发质变,便可足以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或“整体观念”。

问题是这些毫无公共价值的所谓热点讨论,除了情绪宣泄,浪费大量注意力资源,呈现一场网络视觉奇观外,究竟又有什么意义?似乎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像这类“话语错位”式的热议搞多了,大家只可能变得越来越麻木不仁,像鲁迅笔下围观行刑场景的群众一样。

要是哪一天,公共讨论中能包容这位“最快女护士”,平台算法也不助推了,“话语错位”或许将慢慢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许多所谓的问题,是网络看客们原本可以一笑而过的,再怎样也终究不过是网络汪洋中的一朵小小浪花罢了。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杨

编辑:刘经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